|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9-17页 |
| 1.1 学习判断的相关概念 | 第9页 |
| 1.2 学习判断的准确性 | 第9-11页 |
| 1.2.1 绝对准确性 | 第10页 |
| 1.2.2 相对准确性 | 第10-11页 |
| 1.3 学习判断的研究范式 | 第11页 |
| 1.3.1 学习判断的经典研究范式(Learning-Judgment-Recall,LJR 范式) | 第11页 |
| 1.3.2 判断前回忆与监测法(pre-judgment recall and monitoring,PRAM范式) | 第11页 |
| 1.4 学习判断的机制 | 第11-12页 |
| 1.4.1 直通假说(direct-access hypothesis) | 第11-12页 |
| 1.4.2 线索模型(cue-utilization view) | 第12页 |
| 1.4.3 锚定假说(anchoring hypothesis) | 第12页 |
| 1.5 延迟学习判断效应 | 第12-13页 |
| 1.6 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机制假说 | 第13-14页 |
| 1.6.1 双重记忆监测假说(monitoring-dual-memories hypothesis,MDM 假说) | 第13页 |
| 1.6.2 JOLLY 模型 | 第13-14页 |
| 1.6.3 迁移监测假说(transfer-appropriate-monitoring hypothesis;TAM 假说) | 第14页 |
| 1.6.4 自我实现预期假说(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theory;SFP 假说) | 第14页 |
| 1.7 问题导出 | 第14-17页 |
| 2 研究构想 | 第17-20页 |
| 2.1 研究构想 | 第17-18页 |
| 2.2 研究创新 | 第18-20页 |
| 2.2.1 探索了短时记忆干扰排除对 JOL 准确性的影响 | 第18页 |
| 2.2.2 考察了影响延迟 JOL 与回忆成绩间关联程度的因素 | 第18-19页 |
| 2.2.3 通过分析两种时间间隔带来的影响,探索延迟 JOL 效应的产生机 制 | 第19-20页 |
| 3 实验一 | 第20-25页 |
| 3.1 实验目的 | 第20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3.2.1 被试选取 | 第20页 |
| 3.2.2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3.2.3 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 3.2.4 实验程序 | 第21页 |
| 3.3 实验结果与初步分析 | 第21-23页 |
| 3.3.1 EOL 值 | 第22页 |
| 3.3.2 JOL 值 | 第22页 |
| 3.3.3 回忆成绩 | 第22-23页 |
| 3.3.4 Gamma 值 | 第23页 |
| 3.4 讨论 | 第23-25页 |
| 4 实验二 | 第25-29页 |
| 4.1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4.2.1 被试选取 | 第25页 |
| 4.2.2 材料选取 | 第25页 |
| 4.2.3 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 4.2.4 实验程序 | 第26页 |
| 4.3 实验结果与初步分析 | 第26-27页 |
| 4.3.1 EOL 值 | 第26页 |
| 4.3.2 JOL 值 | 第26-27页 |
| 4.3.3 回忆成绩 | 第27页 |
| 4.3.4 Gamma 值 | 第27页 |
| 4.4 讨论 | 第27-29页 |
| 5 综合讨论 | 第29-32页 |
| 5.1 SFP 假说的有效性 | 第29-30页 |
| 5.2 MDM 假说的有效性 | 第30页 |
| 5.3 时间间隔对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附录 | 第36-38页 |
| 后记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