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边坡可靠度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边坡可靠度分析基本理论 | 第16-28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 | 第16-17页 |
2.2.1 强度折减法 | 第16-17页 |
2.2.2 有限元滑面应力法 | 第17页 |
2.3 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17-22页 |
2.3.1 响应面法和随机响应面法 | 第17-19页 |
2.3.2 一次二阶矩法 | 第19-21页 |
2.3.3 蒙特卡罗法 | 第21-22页 |
2.4 响应面代理模型 | 第22-24页 |
2.4.1 Kriging模型 | 第22-23页 |
2.4.2 神经网络模型 | 第23-24页 |
2.5 代理模型待定系数求解 | 第24-25页 |
2.6 边坡失效概率 | 第25-28页 |
第3章 基于PCE的边坡可靠度分析随机响应面法及抽样配点方法对比 | 第28-53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PCE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3.3 基于PCE的边坡可靠度分析随机响应面法 | 第29-31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31-44页 |
3.4.1 三层岩土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 | 第31-38页 |
3.4.2 含软弱结构面岩质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 | 第38-44页 |
3.5 抽样配点方法对比分析 | 第44-51页 |
3.5.1 抽样配点方法 | 第44-46页 |
3.5.2 配点空间分布特点 | 第46-47页 |
3.5.3 算例分析 | 第47-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边坡变形可靠度分析 | 第53-63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边坡最大允许变形量的确定 | 第53-54页 |
4.3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边坡变形可靠度分析 | 第54-55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5-62页 |
4.4.1 边坡变形可靠度分析 | 第55-59页 |
4.4.2 边坡变形失效概率与最大允许变形量取值的数学关系 | 第59-61页 |
4.4.3 力学参数变异性对边坡变形失效概率的影响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和条件概率的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 | 第63-74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 | 第63-67页 |
5.2.1 系统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63-66页 |
5.2.2 条件概率 | 第66-67页 |
5.3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和条件概率的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 | 第67-68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68-72页 |
5.4.1 边坡系统稳定可靠度分析 | 第68-71页 |
5.4.2 边坡系统变形可靠度分析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和JC法的边坡可靠度敏感性分析 | 第74-85页 |
6.1 引言 | 第74页 |
6.2 FORM敏感因子 | 第74-76页 |
6.3 边坡可靠度敏感性分析模型 | 第76-77页 |
6.4 算例分析 | 第77-83页 |
6.4.1 三层岩土边坡稳定可靠度敏感性分析 | 第77-80页 |
6.4.2 含软弱结构面岩质边坡稳定可靠度敏感性分析 | 第80-8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7.1 结论 | 第85-86页 |
7.2 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95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95-96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