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油松论文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种实及幼苗特征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松类种子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油松人工林幼苗更新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研究区域的确定第18页
    2.2 样地调查第18-19页
    2.3 指标测定第19-20页
        2.3.1 球果性状第19页
        2.3.2 种子性状第19-20页
        2.3.3 幼苗性状第20页
    2.4 数据分析第20-2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1-37页
    3.1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球果特征第21-24页
        3.1.1 幼龄林球果特征第21-22页
        3.1.2 中龄林球果特征第22-23页
        3.1.3 幼龄林与中龄林球果特征比较第23-24页
    3.2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种子性状第24-26页
        3.2.1 幼龄林种子性状第24-25页
        3.2.2 中龄林种子性状第25-26页
        3.2.3 幼龄林与中龄林的种子性状比较第26页
    3.3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种子发芽性状第26-29页
        3.3.1 幼龄林种子发芽性状第26-27页
        3.3.2 中龄林种子发芽性状第27-28页
        3.3.3 幼龄林和中龄林种子发芽性状比较第28-29页
    3.4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幼苗性状第29-31页
        3.4.1 幼龄林幼苗性状第29-30页
        3.4.2 中龄林幼苗性状第30-31页
        3.4.3 幼龄林与中龄林幼苗性状比较第31页
    3.5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幼苗生物量第31-34页
        3.5.1 幼龄林幼苗生物量第31-32页
        3.5.2 中龄林幼苗生物量第32-34页
        3.5.3 幼龄林与中龄林幼苗生物量比较第34页
    3.6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幼苗根系特征第34-37页
        3.6.1 幼龄林幼苗根系特征第34-35页
        3.6.2 中龄林幼苗根系特征第35-36页
        3.6.3 幼龄林与中龄林根系特征比较第36-37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37-39页
    4.1 结论第37-38页
    4.2 讨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简介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黑杨1号、2号等美洲黑杨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关系分析
下一篇:辣椒碱对LPS诱导巨噬细胞活化、吞噬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