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水库移民安置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水库移民补偿研究 | 第14-16页 |
1.2.3 水库移民生产生活评估问题 | 第16页 |
1.2.4 水库移民贫困化问题 | 第16-17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概况及移民政策演变历程 | 第20-34页 |
2.1 水利水电移民的特点 | 第20-21页 |
2.2 我国水利水电移民分布及概况 | 第21-24页 |
2.3 水利水电移民政策演变历程 | 第24-33页 |
2.3.1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 第24-26页 |
2.3.2 各阶段水利水电移民安置政策特点与效果 | 第26-29页 |
2.3.3 移民政策的整体表现 | 第29-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水利水电移民的有形损失及其量化分析 | 第34-54页 |
3.1 有形损失的构成 | 第34-44页 |
3.1.1 房屋损失 | 第34页 |
3.1.2 附属建筑物损失 | 第34-35页 |
3.1.3 土地损失 | 第35页 |
3.1.4 青苗和林木损失 | 第35-36页 |
3.1.5 农业副业设施 | 第36页 |
3.1.6 特色实物损失 | 第36-44页 |
3.2 水库移民有形损失的量化分析 | 第44-52页 |
3.2.1 房屋损失的量化 | 第44-46页 |
3.2.2 附属建筑物损失的量化 | 第46页 |
3.2.3 土地损失的量化 | 第46-47页 |
3.2.4 青苗和林木损失的量化 | 第47-49页 |
3.2.5 特色经济来源损失补偿 | 第49-50页 |
3.2.6 特殊文化宗教设施补偿 | 第50-51页 |
3.2.7 特色民居补偿费用计算 | 第51-52页 |
3.2.8 特殊饮食、特殊草药、特殊工具等的补偿 | 第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水利水电移民的无形损失及其量化研究 | 第54-70页 |
4.1 无形损失的构成 | 第54-60页 |
4.1.1 特色经济损失 | 第54-55页 |
4.1.2 政治损失 | 第55-56页 |
4.1.3 身心健康损失 | 第56-57页 |
4.1.4 非物质文化损失 | 第57-60页 |
4.2 移民无形损失的特点 | 第60页 |
4.3 移民无形损失的量化 | 第60-65页 |
4.3.1 气候、土地质量、土地数量等引起的农业收益差补偿 | 第60-61页 |
4.3.2 移民劳动力闲置造成的损失补偿 | 第61页 |
4.3.3 搬迁后增加的生产生活成本补偿 | 第61-62页 |
4.3.4 安置区给移民带来的健康损失补偿 | 第62-63页 |
4.3.5 移民非物质文化损失补偿 | 第63-64页 |
4.3.6 政策变化、移民资金管理者贪污渎职等损失补偿 | 第64-65页 |
4.4 无形损失的综合量化 | 第65-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补偿提议 | 第70-74页 |
5.1 水利水电移民补偿政策的主要不足之处 | 第70-71页 |
5.1.1 特殊的有形损失考虑不足 | 第70页 |
5.1.2 无形损失补偿费用不明确细致 | 第70-71页 |
5.2 对水利水电移民补偿标准的建议 | 第71-72页 |
5.2.1 充分考虑特殊实物指标的补偿补助 | 第71页 |
5.2.2 建立起自然资源用益物补偿标准 | 第71页 |
5.2.3 规范非物质文化的补偿补助 | 第71-72页 |
5.2.4 在生产生活水平恢复之前进行长效补偿 | 第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