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主客体相互作用增强的金属—金属相互作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综述第9-21页
    1.1 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第9-14页
        1.1.1 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的定义第9页
        1.1.2 诱导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产生的方法第9-12页
        1.1.3 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的表征第12-13页
        1.1.4 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的应用第13-14页
    1.2 葫芦脲的主客体化学第14-16页
        1.2.1 葫芦脲的概述第14页
        1.2.2 葫芦脲的识别性质及应用第14-16页
    1.3 超分子聚合物第16-18页
        1.3.1 超分子聚合物的概述第16页
        1.3.2 超分子聚合物的应用第16-18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8-21页
第2章 主客体相互作用增强的Pt(II)...Pt(II)相互作用/Au(III)...Au(III)相互作用第21-47页
    2.1 本章引言第21-24页
        2.1.1 Pt(II)...Pt(II)相互作用的概述第21-22页
        2.1.2 Au(III)...Au(III)相互作用的概述第22-23页
        2.1.3 本章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3-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9页
        2.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24页
        2.2.2 客体化合物1-3及葫芦脲的合成第24-28页
        2.2.3 实验表征方法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46页
        2.3.1 葫芦[10]脲增强客体1的Pt(II)...Pt(II)相互作用第29-40页
        2.3.2 葫芦[10]脲增强客体 2 的 Pt(II)...Pt(II)相互作用第40-43页
        2.3.3 葫芦[10]脲增强客体3的Au(III)...Au(III)相互作用第43-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Pt(II)...Pt(II)相互作用增强的超分子聚合物第47-55页
    3.1 本章引言第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50页
        3.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47-48页
        3.2.2 客体化合物4的合成第48-50页
        3.2.3 实验表征方法第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3.3.1 葫芦[10]脲与客体4的包结模式研究第50-51页
        3.3.2 葫芦[10]脲与客体4的光谱研究第51-53页
        3.3.3 葫芦[10]脲与客体4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的粒径测定第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葫芦[n]脲与其它金属配合物的相互作用第55-62页
    4.1 本章引言第55页
    4.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4.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55-56页
        4.2.2 客体化合物5和化合物6的合成第56-57页
        4.2.3 实验表征方法第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1页
        4.3.1 葫芦[10]脲增强客体5的Au(I)...Au(I)相互作用的探索第57-59页
        4.3.2 葫芦[10]脲增强客体6的Au(I)...Au(I)相互作用的探索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2-73页
附录3 论文相关支持数据第73-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变暖背景下基于Non-Boussinesq POP模式对海平面高度的模拟和预估
下一篇:双膦酰基氨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