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3-15页 |
2.1.1 实验细胞 | 第13页 |
2.1.2 质粒与引物 | 第13-14页 |
2.1.3 其它材料 | 第14-15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15-21页 |
2.2.1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 | 第15-16页 |
2.2.2 分子克隆相关试剂 | 第16-18页 |
2.2.3 LuciferaseAssay相关试剂 | 第18页 |
2.2.4 Westernblotting相关试剂 | 第18-20页 |
2.2.5 蛋白表达和纯化相关试剂 | 第20-21页 |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2.4.1 质粒构建 | 第22-25页 |
2.4.2 细胞培养 | 第25页 |
2.4.3 蛋白表达和纯化 | 第25-26页 |
2.4.4 WesternBlotting | 第26-27页 |
2.4.5 转染 | 第27-28页 |
2.4.6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LuciferaseAssay) | 第28-29页 |
2.4.7 Protein-DNA结合实验 | 第29-30页 |
3 结果 | 第30-41页 |
3.1 双功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3页 |
3.2 双功能表达载体的功能鉴定 | 第33-34页 |
3.3 敲低内源TFIIAγ同时表达外源HA-TFIIAγ野生型及突变蛋白的293T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 第34-36页 |
3.4 TFIIAγ突变对AdML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 TFIIAγ突变对其它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6 TBP,TFIIAγ及其突变体融合蛋白的异源表达 | 第38-39页 |
3.7 TFIIAγ突变增加TFIIAγ突变体蛋白与启动子AdML的结合 | 第39-41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4.1 结论 | 第41页 |
4.2 展望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