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采暖论文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符号表第14-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页
    1.2 本课题的提出第16-22页
        1.2.1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应用及其局限性第16-18页
        1.2.2 地源热泵系统分类及应用特点第18-20页
        1.2.3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发展历程第20-22页
        1.2.4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第22页
    1.3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22-2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3-24页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厂区宿舍室内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第26-32页
    2.1 工程概况、设计内容及依据第26-27页
        2.1.1 工程概况第26页
        2.1.2 设计内容第26页
        2.1.3 设计依据第26-27页
    2.2 方案设计思路第27页
    2.3 方案设计第27页
    2.4 地板辐射采暖的安全施工第27-29页
        2.4.1 隔热板材施工第27-28页
        2.4.2 加热管的配管和敷设第28页
        2.4.3 填充层及地面层的施工第28-29页
        2.4.4 地板辐射采暖的施工说明第29页
    2.5 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的检验、调试、验收第29页
    2.6 供暖单元结构简图第29-30页
    2.7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厂区宿舍室外地源热泵工程第32-45页
    3.1 项目概况、设计原则及依据第32-33页
        3.1.1 项目概况第32页
        3.1.2 设计原则第32页
        3.1.3 设计依据第32-33页
    3.2 方案设计思路第33-34页
    3.3 方案设计第34-36页
    3.4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第36-37页
    3.5 方案设计特点第37-38页
    3.6 地源热泵系统施工第38-44页
        3.6.1 地源热泵系统施工准备第38-39页
        3.6.2 地埋管换热器的连接第39-41页
        3.6.3 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第41-43页
        3.6.4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水压实验第43页
        3.6.5 系统的清洗、调试与运行第43-44页
    3.7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计算第45-61页
    4.1 太阳能集热器选型第45-49页
        4.1.1 太阳能集热器分类第45-46页
        4.1.2 太阳能集热器的特点第46-47页
        4.1.3 集热器和循环工质选择第47页
        4.1.4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的确定第47-49页
    4.2 集热器的定位小第49-51页
        4.2.1 集热器的安装方位和倾角第49页
        4.2.2 集热器前后排间距第49-50页
        4.2.3 集热器的连接第50-51页
    4.3 系统流量的确定和水泵的选型第51-53页
        4.3.1 系统流量的确定第51页
        4.3.2 水泵选型第51-53页
    4.4 补水箱的选择第53-54页
    4.5 膨胀罐的选择第54-55页
    4.6 蓄热介质的选择第55页
    4.7 蓄热系统的设计第55-57页
    4.8 控制系统的设计第57-58页
        4.8.1 室内温度控制第57页
        4.8.2 系统运行控制第57-58页
    4.9 耦合供暖系统设计图第58-59页
    4.10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耦合供暖的模拟分析第61-72页
    5.1 动态模拟分析工具—TRNSYS软件第61-64页
        5.1.1 TRNSYS软件介绍第61页
        5.1.2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第61-64页
    5.2 耦合系统采暖动态模拟结果分析第64-71页
        5.2.1 典型日模拟结果分析第64-68页
        5.2.2 供暖季模拟结果分析第68-71页
    5.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8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垫层与防渗膜复合地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