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瓷绘艺术初探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7-13页 |
| ·选题缘起 | 第7-8页 |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 ·研究史回顾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清末民初瓷绘人物画艺术的发展 | 第13-19页 |
| ·晚清粉彩人物画 | 第14-15页 |
| ·晚清粉彩人物画的发展 | 第14页 |
| ·文人与文人画的介入 | 第14-15页 |
| ·浅绛彩人物画 | 第15-16页 |
| ·"浅绛彩"人物画的发展 | 第15-16页 |
| ·"浅绛彩"人物画的影响 | 第16页 |
| ·新粉彩人物画 | 第16-19页 |
| ·潘陶宇、汪晓棠 | 第16-17页 |
| ·"珠山八友"中的瓷绘人物画家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王琦瓷绘人物画艺术 | 第19-34页 |
| ·王琦瓷绘人物画艺术的发展 | 第20-30页 |
| ·初期"捏面人"和"绘制瓷像" | 第20-22页 |
| ·师习钱惠安,绘粉彩人物 | 第22-23页 |
| ·从钱惠安到黄慎,风格渐变 | 第23-24页 |
| ·晚期文人画风 | 第24-26页 |
| ·关于1937年作品 | 第26-28页 |
| ·王琦晚期画风的影响 | 第28-30页 |
| ·王琦瓷绘人物画作品的主题 | 第30-34页 |
| ·文人雅士题材 | 第31页 |
| ·历史故事题材 | 第31-32页 |
| ·道释人物题材 | 第32页 |
| ·民间人物题材 | 第32页 |
| ·时事题材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王琦瓷绘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 第34-39页 |
| ·"西法头子" | 第35-37页 |
| ·"彩五官肉色,分面部阴阳" | 第35-36页 |
| ·构图的黄金定律三分之一原则 | 第36页 |
| ·王琦作品受西画影响的途径 | 第36-37页 |
| ·王琦瓷绘人物画的"文人性"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王琦瓷绘人物画的文化内涵 | 第39-44页 |
| ·"雅"与"俗"的文化涵义 | 第39-40页 |
| ·"雅俗共赏"的具体表现 | 第40-42页 |
| ·"雅" | 第40-41页 |
| ·"俗" | 第41-42页 |
| ·雅俗共赏的文化资源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 | 第53-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