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社会背景——全球气候危机以及水资源短缺 | 第9页 |
1.1.2 理论背景——低碳经济的发展 | 第9-10页 |
1.1.3 实践背景——居住区水景的迅速发展及其中的高碳现象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文章框架 | 第13-14页 |
2 低碳理念及相关概念解读 | 第14-23页 |
2.1 低碳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2.1.1 碳源 | 第14页 |
2.1.2 碳汇 | 第14-15页 |
2.1.3 碳排放 | 第15页 |
2.2 国内外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 第15-20页 |
2.2.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2.2 低碳园林实践案例 | 第17-20页 |
2.3 低碳理念内涵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2页 |
2.3.1 低碳理念内涵 | 第20页 |
2.3.2 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20页 |
2.3.3 节约型园林 | 第20页 |
2.3.4 生态园林 | 第20-21页 |
2.3.5 相关理念辨析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居住区水景概述 | 第23-31页 |
3.1 居住区水景概念及特征 | 第23-24页 |
3.1.1 居住区水景概念界定 | 第23页 |
3.1.2 居住区水景特征 | 第23-24页 |
3.2 居住区水景的分类 | 第24-28页 |
3.2.1 互动型水景 | 第24-25页 |
3.2.2 观赏型水景 | 第25-27页 |
3.2.3 生态型水景 | 第27-28页 |
3.3 水景在居住区景观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 第28-29页 |
3.3.1 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 第28页 |
3.3.2 架构居住区景观空间 | 第28页 |
3.3.3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 第28页 |
3.3.4 为水生植物提供有机生境 | 第28-29页 |
3.3.5 蓄洪排水以及防灾抗灾 | 第29页 |
3.3.6 提升居住区的经济价值 | 第29页 |
3.4 居住区水景的碳排放因素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居住区水景使用现状调研分析及过度高碳问题梳理 | 第31-51页 |
4.1 调研区域 | 第31页 |
4.2 居民对居住区水景的需求分析 | 第31-36页 |
4.2.1 居民对水景的需求程度分析 | 第31-33页 |
4.2.2 居民对水景的动态静态喜好分析 | 第33-34页 |
4.2.3 居民对水景的尺度大小喜好分析 | 第34-35页 |
4.2.4 居民对水景的分布形式喜好分析 | 第35-36页 |
4.3 居住区水景用水现状分析 | 第36-44页 |
4.3.1 居住区水景水源情况分析 | 第36-39页 |
4.3.2 居住区水景耗水模拟计算 | 第39-44页 |
4.4 居住区水景后期维护分析 | 第44-47页 |
4.4.1 居住区水景水质现状 | 第44-45页 |
4.4.2 居住区水景维护方式分析 | 第45-47页 |
4.5 居住区水景驳岸及构筑物等硬质景观现状及维护方式分析 | 第47-49页 |
4.5.1 居住区水景驳岸及构筑物等硬质景观应用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4.5.2 居住区水景硬质景观现有维护方式分析 | 第48-49页 |
4.6 居住区水景过度高碳问题总结 | 第49页 |
4.6.1 水资源极度浪费 | 第49页 |
4.6.2 高碳材料的应用和能源消耗 | 第49页 |
4.6.3 后期维护过程中高碳的养护成本 | 第4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5 居住区水景营造的低碳化途径及减碳量核算 | 第51-74页 |
5.1 排碳量核算方法 | 第51-53页 |
5.1.1 排碳量核算方法概述 | 第51-52页 |
5.1.2 用水量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5.2 居住区水景的形式选择和布局设计的低碳化途径 | 第53页 |
5.3 居住区水景的低碳化水资源途径 | 第53-58页 |
5.3.1 居住区中水循环利用以及雨水收集利用的低碳化可行性分析 | 第54页 |
5.3.2 居住区雨水收集利用 | 第54-57页 |
5.3.3 减排分析 | 第57-58页 |
5.4 减少居住区水景的水流失 | 第58-62页 |
5.4.1 减少居住区水景的水蒸发量 | 第58-61页 |
5.4.2 居住区水景的防渗措施 | 第61-62页 |
5.4.3 减排分析 | 第62页 |
5.5 居住区水景植物配置的低碳化 | 第62-65页 |
5.5.1 水生植物——选择净水植物 | 第62-63页 |
5.5.2 陆地植物——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 第63-65页 |
5.6 居住区水景驳岸及构筑物设计的低碳化途径 | 第65-69页 |
5.6.1 居住区水景驳岸形式选择的低碳化途径 | 第65-66页 |
5.6.2 居住区水景构筑物等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 第66-69页 |
5.7 居住区水景后期维护的低碳化途径 | 第69-72页 |
5.7.1 居住区水景水质维护 | 第69-72页 |
5.7.2 居住区水景驳岸及构筑物等硬质景观后期维护 | 第72页 |
5.7.3 居住区植物的后期维护 | 第7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74-76页 |
6.1 研究结果总结 | 第74-75页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75页 |
6.3 建议及展望 | 第75-76页 |
附录:调研记录摘要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个人简介 | 第81-82页 |
导师简介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