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三唑鎓盐AIE荧光分子的合成及其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7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的分类第10-16页
        1.2.1 Siloles型第11-12页
        1.2.2 取代乙烯类化合物第12-13页
        1.2.3 腈取代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第13-14页
        1.2.4 四苯乙烯类化合物第14-15页
        1.2.5 其它类型第15-16页
    1.3 聚集诱导发光机理第16-20页
        1.3.1 分子内旋转受限第16-17页
        1.3.2 构象平面化第17-18页
        1.3.3 非紧密堆积第18-19页
        1.3.4 形成J-聚集体和激基缔合物第19-20页
    1.4 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的应用第20-24页
        1.4.0 化学应用第20-22页
        1.4.1 生物应用第22-23页
        1.4.2 有机光电器件第23-24页
    1.5 点击化学第24页
    1.6 鎓盐概述第24-25页
    1.7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1.7.1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和意义第25页
        1.7.2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系列新型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的制备第27-41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7页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7-29页
        2.2.2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29-30页
        2.2.3 四苯乙烯三唑鎓盐的制备第30-32页
        2.2.4 TPEO-I和TPEO-BF4的制备第32-35页
            2.2.4.1 1 -(4-羟基)-1,2,2-四苯基乙烯的合成第33-34页
            2.2.4.2 1 -(4-炔丙氧基)-1,2,2-四苯基乙烯(7)的合成第34-35页
        2.2.5 其他小分子的合成第35-37页
            2.2.5.1 叠氮乙基苯的合成第35-37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37-40页
        2.3.1 TPE-Ph的设计合成及表征第37页
        2.3.2 TPE-I的设计合成及表征第37-38页
        2.3.3 TPE-BF_4的设计合成及表征第38页
        2.3.4 TPEO-I的设计合成及表征第38-39页
        2.3.5 TPEO-BF_4的设计合成及表征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新型三唑鎓盐荧光分子的光学性质研究第41-49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2页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41-42页
        3.2.2 实验条件和方法第42页
    3.3 荧光性质的测试第42-47页
        3.3.1 TPE-Ph分子与TPEO-Ph分子的AIE特性的研究第42-43页
        3.3.2 TPE-I分子与TPEO-I分子的AIE特性研究第43-45页
        3.3.3 TPE-BF_4分子与TPEO-BF_4分子的AIE特性的研究第45-47页
    3.4 热性质第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新型三唑鎓盐荧光分子对阳离子的响应第49-66页
    4.1 引言第49-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2页
        4.2.1 金属离子检测中荧光测试的制样第50-51页
        4.2.2 阴离子检测中荧光测试的制样第51-52页
        4.2.3 pH响应测定第52页
        4.2.4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制样第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4.3.1 对金属离子的响应第52-54页
        4.3.2 TPE-I与Hg~(2+)作用机理的研究第54-58页
        4.3.3 同类型物质的研究第58-63页
    4.4 探针对阴离子的AIE响应初探第63-64页
        4.4.1 TPE-I和TPEO-I分子对阴离子响应性研究第63页
        4.4.2 TPE-BF_4和TPEO-BF_4分子对阴离子响应性研究第63-64页
        4.4.3 机理的可能解释第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7页
附录第77-8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80-81页
    发表论文第80页
    参加科研情况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吲哚与三氟乙醛半缩醛的Friedel-Crafts反应及全氟碳修饰的芳胺喹唑啉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钯催化的嘧啶环卤化物的C-N偶联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