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仿生异质复合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模型及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应用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仿生结构异质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制备 | 第21-29页 |
2.1 仿生材料设计原则 | 第21页 |
2.2 仿生结构异质复合材料的设计过程 | 第21-24页 |
2.2.1 仿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 第21-22页 |
2.2.2 异质复合材料面层材料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2.2.3 异质复合材料试件界面设计 | 第23-24页 |
2.3 仿生结构异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24-28页 |
2.3.1 面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4页 |
2.3.2 面层材料的制备流程 | 第24-26页 |
2.3.3 基底材料的加工过程 | 第26-27页 |
2.3.4 仿生结构异质复合材料的复合过程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仿生结构异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29-49页 |
3.1 面层材料磨损性能试验研究 | 第29-34页 |
3.1.1 磨耗试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3.1.2 磨损试验条件 | 第30页 |
3.1.3 磨损试验过程 | 第30-31页 |
3.1.4 磨损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4页 |
3.2 面层材料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 第34-38页 |
3.2.1 拉伸试验过程 | 第34-35页 |
3.2.2 拉伸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3.2.3 拉伸强度结果及分析 | 第36-38页 |
3.3 仿生结构异质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研究 | 第38-48页 |
3.3.1 异质复合界面的超声波检测 | 第38-42页 |
3.3.1.1 理论计算及分析 | 第38-40页 |
3.3.1.2 聚氨酯中缺陷检测 | 第40页 |
3.3.1.3 复合界面为光滑平面时界面缺陷检测 | 第40-42页 |
3.3.1.4 复合界面为沟槽结构时界面缺陷检测 | 第42页 |
3.3.2 仿生结构异质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试验 | 第42-44页 |
3.3.3 试验结果主次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3.3.4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5-48页 |
3.3.4.1 试样拉伸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3.3.4.2 试样剪切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3.3.4.3 界面结合良好与具有缺陷的异质复合材料抗剪性能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3.4 结论 | 第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仿生结构异质复合材料与流体介质作用的试验研究 | 第49-59页 |
4.1 流动显示试验因素选择 | 第49页 |
4.2 试验系统 | 第49-50页 |
4.3 试验样件设计及制备 | 第50-53页 |
4.3.1 基底材料的选择及非光滑沟槽的加工 | 第51页 |
4.3.2 基底材料沟槽填充 | 第51-52页 |
4.3.3 修模处理 | 第52页 |
4.3.4 表面膜材料的制备 | 第52-53页 |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7页 |
4.4.1 试验流场状态判断 | 第53-54页 |
4.4.2 尾迹中再附点的分析 | 第54-55页 |
4.4.3 尾迹中涡距的分析 | 第55-57页 |
4.4.3.1 尾迹中涡的形成机制及过程 | 第55-56页 |
4.4.3.2 基底材料仿生纵、横沟槽结构对尾迹涡距的影响 | 第56页 |
4.4.3.3 仿生结构异质复合材料与具有仿生结构基底材料对尾迹涡距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结论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9-61页 |
5.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9页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7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