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1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17页 |
1.1 发病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11页 |
1.2 病因 | 第11-12页 |
1.3 超声技术 | 第12-15页 |
1.3.1 高频二维超声 | 第12-13页 |
1.3.2 彩色多普勒超声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 | 第13页 |
1.3.3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 第13-14页 |
1.3.4 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 , UE) | 第14页 |
1.3.5 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 | 第14-15页 |
1.3.6 介入性超声 | 第15页 |
1.4 BI-RADS 分级 | 第15-17页 |
第2章 引言 | 第17-18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 使用仪器 | 第18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4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0-28页 |
4.1 年龄与乳腺良恶性关系 | 第20页 |
4.2 乳腺肿瘤超声诊断特点 | 第20-24页 |
4.2.1 高频二维超声诊断特点 | 第20-22页 |
4.2.2 乳腺肿物钙化特点 | 第22-23页 |
4.2.3 乳腺肿物腋窝淋巴结情况 | 第23-24页 |
4.3 乳腺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点 | 第24页 |
4.4 乳腺肿瘤 BIRADS 分级情况 | 第24-25页 |
4.5 BIRADS 分级病理对照情况 | 第25-2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8-40页 |
5.1 高频二维超声特点 | 第28-33页 |
5.1.1 良性肿物的共同特征 | 第28-29页 |
5.1.2 恶性肿物的共同特征 | 第29-30页 |
5.1.3 后方衰减及纵横比情况 | 第30-31页 |
5.1.4 乳腺肿物内部钙化情况 | 第31-32页 |
5.1.5 乳腺肿物结合淋巴结情况 | 第32-33页 |
5.2 乳腺肿物彩色多普勒 | 第33-34页 |
5.3 BIRADS 分级及病理对照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5.4 特殊病例分析 | 第35-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附图 | 第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