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2.1 特高压断路器开断特性方面 | 第17-20页 |
1.2.2 特高压线路过电压抑制方面 | 第20-21页 |
1.2.3 单相接地故障下潜供电弧模拟实验方面 | 第21-22页 |
1.2.4 单相接地故障下潜供电弧特征方面 | 第22-24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特高压混合无功补偿对断路器失步故障开断特性的影响 | 第26-39页 |
2.1 特高压混合无功补偿装置下失步开断仿真 | 第26-30页 |
2.1.1 仿真模型 | 第26-27页 |
2.1.2 失步故障仿真研究 | 第27-30页 |
2.2 特高压混合无功补偿装置下失步开断理论分析与计算 | 第30-35页 |
2.3 失步开断的过电压抑制措施 | 第35-38页 |
2.3.1 安装分闸电阻 | 第37页 |
2.3.2 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第37-38页 |
2.3.3 快速提高可控高抗补偿度 | 第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超/特高压无补偿线路潜供电弧电气特征与弧柱形态 | 第39-54页 |
3.1 实验前提条件与实验平台 | 第39-41页 |
3.1.1 低压模拟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0页 |
3.1.2 实验平台介绍 | 第40-41页 |
3.1.3 实验方案 | 第41页 |
3.2 潜供电弧电气特征分析 | 第41-48页 |
3.2.1 暂态过程变化规律 | 第41-43页 |
3.2.2 放电功率与放电能量 | 第43-44页 |
3.2.3 伏安特性 | 第44-46页 |
3.2.4 潜供电弧击穿电压与幅频特性 | 第46-48页 |
3.3 潜供电弧形态特征分析 | 第48-53页 |
3.3.1 潜供电弧形心运动轨迹 | 第48-51页 |
3.3.2 潜供电弧长度 | 第51-52页 |
3.3.3 潜供电弧半径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超/特高压不同补偿情况下潜供电弧电气特征 | 第54-65页 |
4.1 不同补偿情况时潜供电弧电气特征 | 第54-58页 |
4.1.1 无补偿情况时电气特征 | 第54-55页 |
4.1.2 欠补偿情况时电气特征 | 第55-57页 |
4.1.3 过补偿情况时电气特征 | 第57-58页 |
4.2 无风情况下潜供电弧电气特征 | 第58-62页 |
4.2.1 补偿情况对潜供电弧电气特征的作用 | 第58-60页 |
4.2.2 电极间距对潜供电弧电气特征的作用 | 第60-61页 |
4.2.3 潜供电流实验值大小对潜供电弧电气特征的作用 | 第61-62页 |
4.3 有风情况下潜供电弧电气特征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5-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