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区西部“两三结合”分期分质二期化学驱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试验区概况 | 第13-16页 |
1.1 地质概况 | 第13页 |
1.2 试验区开采简史 | 第13-14页 |
1.3 试验区油层沉积特征 | 第14-15页 |
1.4 试验区井开采状况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6-76页 |
2.1 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16-21页 |
2.1.1 模拟区块的选择 | 第16页 |
2.1.2 基础数据准备及其输入 | 第16-18页 |
2.1.3 模拟区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2.2 数值模型建立 | 第21-24页 |
2.3 生产历史拟合 | 第24-32页 |
2.3.1 油水井分层产/吸动态自动劈分方法 | 第24-29页 |
2.3.2 油水井生产动态拟合 | 第29-32页 |
2.4 二期对象水驱开发指标预测 | 第32-33页 |
2.5 剩余油分布情况 | 第33-76页 |
2.5.1 一期对象补孔前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33-45页 |
2.5.2 二期对象补孔前后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45-71页 |
2.5.3 一期对象动用状况 | 第71-73页 |
2.5.4 中心井区剩余油分布 | 第73-76页 |
第三章 二期开采对象化学驱方式及参数优选 | 第76-85页 |
3.1 二期开采对象化学驱方式优选 | 第76-77页 |
3.2 化学驱注入参数优选 | 第77-83页 |
3.2.1 聚合物浓度优选 | 第78-80页 |
3.2.2 注入速度优选 | 第80-81页 |
3.2.3 段塞组合方式优选 | 第81-82页 |
3.2.4 补孔对象的确定 | 第82-83页 |
3.3 一期对象聚驱后与二期同步化学驱指标预测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详细摘要 | 第92-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