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触摸屏的技术分类 | 第10-12页 |
1.3 红外触摸屏实现原理 | 第12-14页 |
1.4 红外触摸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多触点高精度红外触摸屏的概念与方案设计 | 第18-29页 |
2.1 红外触摸屏触摸位置的细分与高精度技术方案 | 第18-20页 |
2.2 红外触摸屏多触点检测方法的的研究 | 第20-27页 |
2.2.1 多触点红外触摸屏的伪点干扰 | 第20-21页 |
2.2.2 触摸记录法去除伪点干扰 | 第21-23页 |
2.2.3 投影法去除伪点干扰 | 第23-25页 |
2.2.4 投影法实现两点相对位置判断的验证 | 第25-27页 |
2.3 室内光干扰下红外触摸屏补偿方法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适用于室内光环境下多触点高精度红外触摸屏的设计与实现 | 第29-47页 |
3.1 触摸屏的总体方案与硬件实现 | 第29-33页 |
3.1.1 红外发射模块的串行寻址方法 | 第29-31页 |
3.1.2 红外接收端的 120+45通道探测和位置确定 | 第31-33页 |
3.2 ARM7总控制器程序 | 第33-42页 |
3.2.1 初始化程序 | 第34-35页 |
3.2.2 红外扫描程序 | 第35-38页 |
3.2.3 触摸点判断程序 | 第38-39页 |
3.2.4 触摸坐标生成 | 第39-41页 |
3.2.5 上位机汇报触摸数据程序 | 第41-42页 |
3.3 多触点红外触摸屏性能验证与分析 | 第42-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适用于智能百叶窗的红外触控模块研究与实现 | 第47-64页 |
4.1 智能百叶窗的总体结构 | 第47-49页 |
4.2 红外解调器抗强光性能的研究 | 第49-51页 |
4.3 触控模块并行扫描的研究 | 第51-55页 |
4.3.1 触摸模块并行扫描的设计方案 | 第51-52页 |
4.3.2 触摸模块并行扫描中间隔通道数的计算 | 第52-54页 |
4.3.3 触摸模块并行扫描中间隔通道数的验证 | 第54-55页 |
4.4 触控模块的总体方案与实现 | 第55-60页 |
4.4.1 红外发射模块设计 | 第56-57页 |
4.4.2 接收模块设计 | 第57-58页 |
4.4.3 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4.5 触控模块的性能测试 | 第60-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多频并行扫描方式抗强光红外触控模块的研究与实现 | 第64-90页 |
5.1 抗强光方案的选择 | 第64-66页 |
5.2 无源晶振抗强光单元的研究与实现 | 第66-79页 |
5.2.1 无源晶振的频率分析 | 第66-68页 |
5.2.2.无源晶振抗强光单元的电路设计 | 第68-75页 |
5.2.3 无源晶振抗强光单元的验证 | 第75-78页 |
5.2.4 无源晶振抗强光单元的总体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5.3 多频率并行扫描方式抗强光触控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 第79-84页 |
5.3.1 多频率并行扫描方式抗强光触控模块总体结构 | 第79-80页 |
5.3.2 多频率并行扫描方式抗强光触控模块的实现 | 第80-84页 |
5.4 多频率并行扫描方式抗强光红外触控模块的验证 | 第84-88页 |
5.5 多频率并行扫描方式红外触控模块的性能分析 | 第88-8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3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0-92页 |
6.1.1 适用于室内光环境下多触点红外触摸屏 | 第90页 |
6.1.2 适用于智能百叶窗的红外触控模块 | 第90-91页 |
6.1.3 并行扫描抗强光红外触摸屏模块 | 第91页 |
6.1.4 三种方案的红外触控模块性能对比 | 第91-92页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