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7-34页 |
1.2.1 水灾害救灾排水“深部”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2.2 矿井水灾害概述 | 第18-20页 |
1.2.3 矿井救灾排水系统概述 | 第20-25页 |
1.2.4 矿井救灾排水技术现状分析 | 第25-32页 |
1.2.5 深井排水系统水击事故防治现状分析 | 第32-33页 |
1.2.6 存在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内容和意义 | 第34-36页 |
1.4 本文技术路线 | 第3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二章 深井救灾排水停泵水击安全性理论与试验分析 | 第37-53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水击的基本原理 | 第37-41页 |
2.2.1 水击基本算法 | 第37-38页 |
2.2.2 水击运动方程 | 第38-40页 |
2.2.3 水击连续方程 | 第40-41页 |
2.3 水击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41-50页 |
2.3.1 水击特征线方程 | 第41-43页 |
2.3.2 水击有限差分方程 | 第43-45页 |
2.3.3 停泵泵端边界条件 | 第45-49页 |
2.3.4 水击和瞬态分析软件 | 第49-50页 |
2.4 水击试验验证分析 | 第50-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深井救灾排水停泵过程仿真与水击防护措施研究 | 第53-77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停泵水击防护措施 | 第53-55页 |
3.3 停泵水击防护计算与分析 | 第55-76页 |
3.3.1 无阀停泵水击计算与分析 | 第56-58页 |
3.3.2 逆止阀停泵水击防护计算与分析 | 第58-63页 |
3.3.3 蝶阀停泵水击防护计算与分析 | 第63-65页 |
3.3.4 缓闭逆止阀和蝶阀停泵水击防护计算与分析 | 第65-75页 |
3.3.5 深部矿井停泵水击防护效果比较 | 第75-7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深井救灾排水主要承重部件可靠性校核分析 | 第77-101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主要结构强度校核部位及校核方法 | 第78-86页 |
4.2.1 井架撑载力分析 | 第79页 |
4.2.2 管路强度校核 | 第79-80页 |
4.2.3 承重螺栓强度校核 | 第80-81页 |
4.2.4 大梁强度校核 | 第81-86页 |
4.3 有限元理论分析 | 第86-94页 |
4.3.1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 第86-88页 |
4.3.2 梁单元基本理论 | 第88-92页 |
4.3.3 管单元基本理论 | 第92-93页 |
4.3.4 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 | 第93-94页 |
4.4 工业性试验分析 | 第94-99页 |
4.4.1 试验系统和试验过程 | 第94-98页 |
4.4.2 试验和模拟结果分析 | 第98-9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五章 深井救灾排水主要承重部件可靠性仿真与应用研究 | 第101-139页 |
5.1 引言 | 第101-102页 |
5.2 梁结构强度分析 | 第102-116页 |
5.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02-103页 |
5.2.2 支撑梁载荷工况分析 | 第103-104页 |
5.2.3 支撑梁静力分析 | 第104-109页 |
5.2.4 支撑梁稳定性分析 | 第109-116页 |
5.3 管路结构强度分析 | 第116-124页 |
5.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16-117页 |
5.3.2 管路载荷工况分析 | 第117页 |
5.3.3 管路静力分析 | 第117-121页 |
5.3.4 管路稳定性分析 | 第121-124页 |
5.4 承重系统疲劳可靠性分析 | 第124-135页 |
5.4.1 大梁疲劳寿命分析 | 第124-129页 |
5.4.2 管路疲劳寿命分析 | 第129-135页 |
5.5 应用研究 | 第135-13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3页 |
6.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9-141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41-142页 |
6.3 展望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作者简介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