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选煤论文

粗粒浮选机分选动力煤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理论分析第10-11页
    1.3 提高粗粒煤泥浮选效率的措施第11页
    1.4 现阶段粗粒煤泥浮选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第11-22页
        1.4.1 泡沫中分选法第11-13页
        1.4.2 泡沫分选设备第13-14页
        1.4.3 浅槽充气式粗粒浮选机第14-15页
        1.4.4 CLF型浮选机第15-17页
        1.4.5 HCC型浮选机第17页
        1.4.6 闪速浮选机第17-18页
        1.4.7 Bateman浮选机第18-19页
        1.4.8 流态化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第19页
        1.4.9 BF型机械搅拌浮选机第19-21页
        1.4.10 GF型浮选机第21-22页
    1.5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内容第22-24页
        1.5.1 研究背景第22-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粗粒浮选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4-30页
    2.1 粗粒浮选机结构第24-26页
        2.1.1 叶轮-定子系统第24-25页
        2.1.2 槽体第25页
        2.1.3 格子板第25-26页
        2.1.4 循环通道与假底第26页
        2.1.5 锥形尾矿排放第26页
    2.2 浮选机工作原理第26-28页
    2.3 浮选试验系统第28-30页
第三章 粗煤泥浮选机流场模拟第30-52页
    3.1 CFD概述第30-32页
        3.1.1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思想和本质第30-31页
        3.1.2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优势第31页
        3.1.3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应用领域第31-32页
    3.2 计算流体动力学解决问题的过程第32-34页
        3.2.1 前处理第32-33页
        3.2.2 求解第33页
        3.2.3 后处理第33-34页
    3.3 物理建模与网格划分第34-39页
        3.3.1 物理建模第34-35页
        3.3.2 网格划分第35-39页
    3.4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第39-42页
        3.4.1 湍流模型第39-41页
        3.4.2 计算模型的确定第41页
        3.4.3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41-42页
    3.5 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2-51页
        3.5.1 浮选机内压力场分布第42-45页
        3.5.2 浮选机内速度场分布第45-47页
        3.5.3 速度矢量分布第47-48页
        3.5.4 浮选机内气相体积分布第48页
        3.5.5 浮选机内部湍流强度分析第48-50页
        3.5.6 不同叶轮转速下浮选机内湍流度差异第50-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粗粒浮选机浮选试验研究第52-63页
    4.1 试验煤样煤质特性第52-54页
        4.1.1 试验煤样来源第52页
        4.1.2 煤样小筛分试验结果第52页
        4.1.3 煤样浮沉试验结果第52-54页
    4.2 浮选试验效果评定方法第54-55页
        4.2.1 浮选精煤数量效率第54页
        4.2.2 可燃体回收率第54-55页
    4.3 不同叶轮转速下的试验结果第55-56页
    4.4 不同充气量下试验结果第56-58页
    4.5 不同矿浆浓度下试验结果第58-60页
    4.6 不同起泡剂用量下试验结果第60-62页
    4.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改变进气管孔径后的试验研究第63-70页
    5.1 矿粒和气泡碰撞概率与气泡尺寸的关系第63页
    5.2 增大进气管孔径后的试验研究第63-64页
    5.3 减小进气管孔径后的试验研究第64-65页
    5.4 试验结果对比图及分析第65-68页
        5.4.1 精煤产品试验结果对比第65-66页
        5.4.2 尾煤产品试验结果对比第66-67页
        5.4.3 全粒级精煤、尾煤试验结果对比第67-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本文完成的主要内容及结论第70-71页
    6.2 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方向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回采巷道旁静力切顶卸压参数优化研究
下一篇:大倾角薄煤层群联合开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