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5页 |
1.1.1 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 基于SO_4~-·的高级氧化技术 | 第15-19页 |
1.2.1 硫酸根自由基的产生及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1.2.2 均相Co/PMS氧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6-18页 |
1.2.3 非均相Co/PMS氧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18-19页 |
1.3 在线分光光度法 | 第19-21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均相Co~(2+)/PMS降解罗丹明B和酸性黄G | 第23-3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4-25页 |
2.1.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5页 |
2.1.3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2.2.1 不同Co~(2+)浓度对染料降解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2 氧化剂PMS初始浓度对染料降解的影响 | 第27-29页 |
2.2.3 溶液pH对染料降解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紫外光助Co~(2+)/过一硫酸氢盐降解酸性红6B | 第33-4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1.1 实验药品及器材 | 第33-34页 |
3.1.2 实验装置 | 第34-35页 |
3.1.3 实验步骤 | 第3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3.2.1 紫外光强度对染料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Co~(2+)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PMS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4 温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5 酸性红6B的初始浓度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阴阳离子对Co~(2+)/PMS体系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 | 第41-5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4.2.1 Cl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4.2.2 CO_3~(2-)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3 SO_4~(2-)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4 HPO_4~(2-)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7-49页 |
4.2.5 Cu~(2+)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6 Fe~(3+)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 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钴负载氧化铝催化过一硫酸氢盐降解酸性黄G | 第53-69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5.1.1 实验药品 | 第53-54页 |
5.1.2 实验器材 | 第54页 |
5.1.3 实验步骤 | 第54-56页 |
5.1.4 染料降解反应原理 | 第56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5.2.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6-59页 |
5.2.2 催化剂的形成机理 | 第59-62页 |
5.2.3 催化剂Co/Al_2O_3的添加量对染料降解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4 氧化剂PMS的初始浓度对染料降解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5 反应温度对染料降解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6 催化剂重复使用对染料降解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 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9-73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