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其他论文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ED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前言第10-11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8页
    1 临床资料第11-13页
        1.1 病例来源第11页
        1.2 诊断标准第11-12页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1页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及分型第11-12页
            1.2.3 功能性ED诊断标准第12页
        1.3 病例纳入标准第12页
        1.4 排除标准第12页
        1.5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第12-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15页
        2.1 调查方法第13-14页
        2.2 分组方法第14页
        2.3 治疗方法第14-15页
    3 观察指标第15页
        3.1 IIEF-5评分指数第15页
        3.2 国际性欲量表评分第15页
        3.3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第15页
    4 疗效评价第15-16页
        4.1 观察 IIEF-5 评分指数第15-16页
        4.2 观察 MSF-4 积分变化第16页
        4.3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第16页
    5 安全性评价第16页
    6 统计方法第16页
    7 偏倚及质量控制第16-17页
    8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结果第18-24页
    1 一般资料第18-20页
        1.1 年龄因素第18页
        1.2 中医临床症状及证型分布第18-19页
        1.3 体质指数第19页
        1.4 分级与分组第19-20页
    2 疗效评价第20-24页
讨论第24-27页
    1 临床一般资料分析第24-25页
        1.1 年龄因素分析第24页
        1.2 中医症状分析第24-25页
        1.3 体质指数第25页
    2 临床疗效分析第25-27页
小结第27-28页
致谢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2页
附录第32-35页
综述第35-42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第42-43页
导师评阅表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中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