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淀粉发酵产酸合成PHA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30页 |
1.1 淀粉废水生产概况 | 第7-16页 |
1.1.1 我国淀粉工业发展概况 | 第7页 |
1.1.2 淀粉废水来源及其水质特征 | 第7-10页 |
1.1.3 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6页 |
1.2 有机废水水解酸化处理技术 | 第16-22页 |
1.2.1 厌氧发酵产酸原理 | 第16-18页 |
1.2.2 厌氧发酵过程中的菌群 | 第18-19页 |
1.2.3 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1.3 生物合成PHA的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3.1 合成PHA的微生物 | 第23-24页 |
1.3.2 合成PHA的碳源 | 第24-25页 |
1.3.3 活性污泥合成PHA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1.3.4 不同碳源合成PHA的途径 | 第27-28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活性污泥驯化 | 第30-43页 |
2.1 分析测试项目和方法 | 第30-33页 |
2.1.1 MLSS的测定 | 第30页 |
2.1.2 VFA的测定 | 第30-33页 |
2.1.3 酸化率 | 第33页 |
2.2 厌氧活性污泥的驯化 | 第33-39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33页 |
2.2.2 污泥来源 | 第33-34页 |
2.2.3 驯化方法 | 第34页 |
2.2.4 检测指标 | 第34页 |
2.2.5 驯化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2.3 活性污泥中PHA合成菌的筛选富集 | 第39-41页 |
2.3.1 实验装置 | 第40页 |
2.3.2 驯化原理和方法 | 第40-41页 |
2.3.3 驯化结果 | 第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厌氧发酵产酸规律的研究 | 第43-57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3.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1.2 实验装置 | 第43-44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3.2 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3.3 实验用水 | 第45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3.4.1 VFA标准曲线制作 | 第45-47页 |
3.4.2 温度对发酵产酸结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3 淀粉浓度对发酵产酸结果的影响 | 第48-51页 |
3.4.4 pH值对发酵产酸结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5 反应时间对发酵产酸结果的影响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利用淀粉发酵产物合成PHA | 第57-67页 |
4.1 实验器材 | 第57页 |
4.2 实验装置 | 第57-5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4.3.1 好氧瞬时供料工艺 | 第58-59页 |
4.3.2 PHA的合成及提取 | 第59页 |
4.3.3 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4.4.1 PHA的提取结果 | 第60-61页 |
4.4.2 PHA合成反应中VFA的变化规律 | 第61页 |
4.4.3 PHA的结构分析 | 第61-64页 |
4.4.4 PHA的热性质分析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