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综述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手性膦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重要性 | 第9页 |
1.3 手性膦配体的发展史 | 第9-13页 |
1.3.1 1970年—1980年 | 第10-11页 |
1.3.2 1980年—1992年 | 第11-12页 |
1.3.3 1992年至今 | 第12-13页 |
1.4 手性膦配体的结构特征 | 第13-16页 |
第2章 手性双膦配体SEGPHOS的制备 | 第16-37页 |
2.1 引言 | 第16-19页 |
2.2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19-21页 |
2.2.1 主要实验药品 | 第19-20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1-37页 |
2.3.1 4-溴-1,2-亚甲二氧基苯的合成 | 第21-23页 |
2.3.1.1 结果与讨论 | 第22-23页 |
2.3.1.2 表征 | 第23页 |
2.3.2 (3,4-亚甲二氧基苯)二苯基膦的合成 | 第23-24页 |
2.3.2.1 表征 | 第24页 |
2.3.3 外消旋体(±)-SEGPHOSO_2的合成 | 第24-31页 |
2.3.3.1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2.3.3.2 表征 | 第31页 |
2.3.4 (R/S)-SEGPHOSO_2的合成 | 第31-34页 |
2.3.4.1 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2.3.4.2 表征 | 第34页 |
2.3.5 (R/S)-SEGPHOS的合成 | 第34-37页 |
2.3.5.1 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2.3.5.2 表征 | 第36-37页 |
第3章 SEGPHOS-Ru(Ⅱ)催化剂在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37-46页 |
3.1 引言 | 第37-40页 |
3.2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40-41页 |
3.2.1 主要实验药品 | 第40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41-46页 |
3.3.1 SEGPHOS-Ru(Ⅱ)催化剂的制备 | 第41-43页 |
3.3.1.1 [RuCl_2(C_(10)H_(14))]_2的合成 | 第41页 |
3.3.1.2 Ru_2Cl_4[(R)-SEGPHOS]_2NEt_3的合成 | 第41-42页 |
3.3.1.3 结果与讨论 | 第42页 |
3.3.1.4 表征 | 第42-43页 |
3.3.2 SEGPHOS-Ru(Ⅱ)催化剂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应用 | 第43-46页 |
3.3.2.1 4-氯乙酰乙酸甲酯的催化氢化 | 第43页 |
3.3.2.2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3.3.2.3 表征 | 第45-46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