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细胞学论文

亮氨酸缺失诱导C2C12细胞自吞噬过程中microRNAs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缩略词表第13-15页
1 前言第15-30页
    1.1 自吞噬的发生过程及自吞噬体的形态特征第15-16页
        1.1.1 自吞噬的发生过程第15-16页
        1.1.2 自吞噬体的形态特征第16页
    1.2. 细胞自吞噬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第16-18页
        1.2.1 细胞自吞噬的分类第16页
        1.2.2 细胞自吞噬的作用机理第16-18页
            1.2.2.1 大自吞噬的作用机制第17页
            1.2.2.2 小自吞噬的作用机制第17-18页
            1.2.2.3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吞噬的作用机制第18页
    1.3. 细胞自吞噬的信号调控第18-21页
        1.3.1 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TOR)信号对自吞噬的调控第18-20页
        1.3.2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s)信号对自吞噬的调控第20-21页
        1.3.3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信号对自吞噬的调控第21页
        1.3.4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对自吞噬的调控第21页
    1.4. 细胞自吞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第21-23页
        1.4.1 细胞自吞噬与营养稳态第22页
        1.4.2 细胞自吞噬与生长分化第22页
        1.4.3 细胞自吞噬与癌症第22-23页
        1.4.4 细胞自吞噬与病原体感染第23页
    1.5. 细胞自吞噬的研究方法第23-24页
        1.5.1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第23页
        1.5.2 Atg8/LC3及p62蛋白的表达检测第23-24页
        1.5.3 荧光显微镜技术第24页
    1.6. microRNAs第24-25页
    1.7. microRNA介导营养素敏感的信号通路调控营养代谢第25-27页
        1.7.1 microRNA与mTOR信号通路第25-26页
        1.7.2 microRNA与PI3K信号通路第26页
        1.7.3 microRNA与AMPK信号通路第26-27页
    1.8. 细胞自吞噬、microRNA与亮氨酸第27-28页
        1.8.1 细胞自吞噬与microRNA第27页
        1.8.2 亮氨酸与细胞自吞噬第27-28页
    1.9.本课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8-3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0-49页
    2.1 试验材料第30-35页
        2.1.1 细胞系、菌种、质粒与载体第30-32页
        2.1.2 试验药品、试剂及试剂盒第32-33页
        2.1.3 培养基及其配制第33页
        2.1.4 试验缓冲液及其配制第33-34页
        2.1.5 仪器设备第34页
        2.1.6 技术服务、生物学软件及数据库第34-35页
            2.1.6.1 技术服务第35页
            2.1.6.2 生物学软件第35页
            2.1.6.3 主要数据库第35页
    2.2. 试验方法第35-49页
        2.2.1 C2C12成肌细胞中亮氨酸缺失诱导细胞自吞噬的检测第35-41页
            2.2.1.1 LAMP1-RFP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第35-38页
            2.2.1.2 细胞培养主要方法第38-39页
            2.2.1.3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C3-GFP及LAMP1-RFP共定位第39页
            2.2.1.4 SDS-PAGE/蛋白质印迹检测自吞噬活性第39-41页
            2.2.1.5 流式细胞术检测亮氨酸缺失对C2C12成肌细胞周期的影响第41页
        2.2.2 C2C12成肌细胞亮氨酸缺失的microRNA表达变化检测第41-45页
            2.2.2.1 C2C12成肌细胞亮氨酸缺失的microRNA表达谱芯片分析第41页
            2.2.2.2 microRNA芯片结果的荧光定量PCR确认第41-43页
            2.2.2.3 C2C12肌细胞亮氨酸缺失诱导的microRNA表达谱变化第43页
            2.2.2.4 miR-20a及miR-106b转录因子的验证第43-44页
            2.2.2.5 miR-20a及miR-106b转录因子c-myc转录活性的验证第44-45页
            2.2.2.6 亮氨酸缺失处理的C2C12成肌细胞与肌细胞中c-myc的表达变化第45页
        2.2.3 miR-20a及miR-106b靶基因分析第45-47页
            2.2.3.1 miR-20a及miR-106b靶基因预测第45-46页
            2.2.3.2 miR-20a及miR-106b靶基因的验证第46-47页
        2.2.4 C2C12成肌细胞中miR-20a及miR-106b在亮氨酸缺失诱导自吞噬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检测第47-49页
            2.2.4.1 亮氨酸缺失的C2C12成肌细胞中靶基因ULK1表达变化检测第47页
            2.2.4.2 C2C12成肌细胞中miR-20a及miR-106b在亮氨酸缺失诱导自吞噬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检测第47-49页
3 试验结果第49-71页
    3.1 C2C12成肌细胞中亮氨酸缺失诱导细胞自吞噬的活性第49-54页
        3.1.1 GFP-LC3及RFP-LAMP1融合蛋白表达质粒构建结果第49-50页
        3.1.2 C2C12成肌细胞中亮氨酸缺失诱导细胞自吞噬的活性的结果第50-51页
        3.1.3 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亮氨酸缺失诱导C2C12细胞自吞噬的结果第51-53页
        3.1.4 亮氨酸缺失对C2C12成肌细胞周期影响的结果第53-54页
    3.2 C2C12成肌细胞与肌细胞亮氨酸缺失诱导的microRNA表达变化第54-62页
        3.2.1 C2C12细成肌胞亮氨酸缺失的microRNA表达谱芯片结果第54-56页
        3.2.2 亮氨酸缺失处理诱导C2C1成肌细胞与肌细胞中miR-20a及miR-106b的表达结果第56-59页
        3.2.3 miR-20a/miR-106b转录因子验证的结果第59-60页
        3.2.4 c-myc转录活性验证的结果第60-61页
        3.2.5 亮氨酸缺失处理的C2C12成肌细胞与肌细胞c-myc的表达变化第61-62页
    3.3 miR-20a/miR-106b靶基因分析结果第62-65页
        3.3.1 ULK1-psiCHECK2质粒构建结果第62-63页
        3.3.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20a/miR-106b靶向ULK1的结果第63页
        3.3.3 miR-20a/miR-106b超表达对ULK1表达影响的结果第63-65页
    3.4 miR-20a/miR-106b在亮氨酸缺失诱导C2C12成肌细胞自吞噬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第65-71页
4 讨论第71-77页
    4.1 microRNA在细胞自吞噬调控中的作用第71页
    4.2 miR-20a/miR-106b的生物学功能第71-72页
    4.3 受亮氨酸调节的microRNA第72页
    4.4 亮氨酸在细胞自吞噬与细胞周期调节中的作用第72-74页
    4.5 ULK1在细胞自吞噬调节中的作用第74-75页
    4.6 c-myc调节microRNA与细胞自吞噬第75-77页
5 小结第77-79页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第77-78页
    5.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第78页
    5.3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8-79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港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与保护研究
下一篇:镉积累对黄颡鱼酶活及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