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缩写 | 第7-10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0-27页 |
1.1 病因病机 | 第10-16页 |
1.1.1 西医对近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认识 | 第10-11页 |
1.1.2 近端输卵管炎性改变的发病机理 | 第11-14页 |
1.1.3 中医对近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认识 | 第14-16页 |
1.2 中医治疗近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现状 | 第16-19页 |
1.2.1 中医辨证施治 | 第16-17页 |
1.2.2 中医针刺疗法 | 第17页 |
1.2.3 中医敷贴疗法 | 第17-18页 |
1.2.4 中药离子导入 | 第18-19页 |
1.2.5 中药保留灌肠 | 第19页 |
1.3 国内外西医治疗方案 | 第19-22页 |
1.3.1 借助导丝技术的输卵管复通术 | 第20页 |
1.3.2 宫腹腔镜技术的应用 | 第20页 |
1.3.3 输卵管复通术 | 第20-21页 |
1.3.4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 第21页 |
1.3.5 单精子胞浆内注射 | 第21-22页 |
1.4 中西医联合治疗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第2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近端输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27-39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7页 |
2.2 病例选择 | 第27-29页 |
2.2.1 选择标准 | 第27-28页 |
2.2.2 病例准入标准 | 第28页 |
2.2.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8-2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29页 |
2.5 治疗方案 | 第29-30页 |
2.6 结果 | 第30-33页 |
2.6.1 受孕情况 | 第30-31页 |
2.6.2 未受孕DSHSG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 | 第31-32页 |
2.6.3 受孕病例年龄及病程情况 | 第32-33页 |
2.6.4 治疗时间与病程的关系 | 第33页 |
2.7 讨论 | 第33-36页 |
2.7.1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 第33-34页 |
2.7.2 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2.7.3 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价值分析及注意事项 | 第35-36页 |
2.8 结论 | 第36页 |
2.9 小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