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目录 | 第5-6页 |
表目录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导论 | 第12-18页 |
一、引言 | 第12-18页 |
1 选题的意义 | 第12-14页 |
2 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3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8-44页 |
1.1 利益的含义和思想演变 | 第18-22页 |
1.1.1 “利益”的释义 | 第18页 |
1.1.2 利益思想的理论基础与演变 | 第18-22页 |
1.2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含义 | 第22-32页 |
1.2.1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界定与含义 | 第22-25页 |
1.2.2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向 | 第32-40页 |
1.3.1 国外研究动向 | 第32-3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向 | 第34-40页 |
注释 | 第40-44页 |
第二章 房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属性与历史演变 | 第44-82页 |
2.1 房产投资环境利益的特征 | 第44-48页 |
2.1.1 综合性 | 第44页 |
2.1.2 竞争性与共享性 | 第44-45页 |
2.1.3 差异性 | 第45-46页 |
2.1.4 主体性 | 第46-47页 |
2.1.5 积累性和系统性 | 第47-48页 |
2.1.6 动态性 | 第48页 |
2.2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分类 | 第48-59页 |
2.2.1 中央政府宏观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 | 第49-51页 |
2.2.2 地方政府中观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 | 第51-55页 |
2.2.3 企业、居民、低收入人群的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 | 第55-59页 |
2.3 中国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发展及现状 | 第59-80页 |
2.3.1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59-68页 |
2.3.2 我国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历史发展 | 第68-77页 |
2.3.3 我国调节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政策及评价 | 第77-80页 |
注释 | 第80-82页 |
第三章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实现途径与配置 | 第82-102页 |
3.1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创造与配置的前提 | 第82-90页 |
3.1.1 具有公权力的政府 | 第82-85页 |
3.1.2 市场化的房地产市场 | 第85-90页 |
3.2 创造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动力体系 | 第90-100页 |
3.2.1 动力体系的构成 | 第90-91页 |
3.2.2 第一层次的主体动力 | 第91-98页 |
3.2.3 第二层次的主体动力 | 第98-100页 |
注释 | 第100-102页 |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实证考察:基于AHP法的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 | 第102-122页 |
4.1 房地产投资环境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102-111页 |
4.1.1 宏观经济环境要素 | 第102-106页 |
4.1.2 社会文化环境要素 | 第106-108页 |
4.1.3 人口环境要素 | 第108-110页 |
4.1.4 基础设施环境要素 | 第110-111页 |
4.1.5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环境要素 | 第111页 |
4.2 利用AHP法对全国及样本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的评估 | 第111-120页 |
4.2.1 层次分析法(AHP)的选取 | 第112-113页 |
4.2.2 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建立 | 第113-119页 |
4.2.3 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119-120页 |
注释 | 第120-122页 |
第五章 我国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实证考察:房地产投资环境变化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 | 第122-145页 |
5.1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宏观视角 | 第122-129页 |
5.1.1 房地产投资环境指数与中央政府利益获得的实证分析 | 第124-129页 |
5.2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中观视角 | 第129-139页 |
5.2.1 房地产投资环境指数与样本城市地方政府利益获得的实证分析 | 第130-139页 |
5.3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微观视角 | 第139-143页 |
5.3.1 房地产投资环境指数与企业、居民利益获得的实证分析 | 第139-143页 |
5.4 主要结论 | 第143-144页 |
注释 | 第144-145页 |
第六章 国外房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实践和启示 | 第145-164页 |
6.1 主要国家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现状 | 第145-150页 |
6.1.1 主要国家高额房地产投资的长期保持 | 第146-147页 |
6.1.2 主要国家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分配中的矛盾与解决思路 | 第147-150页 |
6.2 美国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实践 | 第150-156页 |
6.2.1 房地产投资对美国经济的意义 | 第150页 |
6.2.2 美国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面临的挑战 | 第150-154页 |
6.2.3 美国调节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政策 | 第154-155页 |
6.2.4 对美国调节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政策的评价 | 第155-156页 |
6.3 欧盟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实践 | 第156-162页 |
6.3.1 房地产投资对欧盟经济的意义 | 第156-157页 |
6.3.2 欧盟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面临的挑战 | 第157-159页 |
6.3.3 欧盟调节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政策 | 第159-161页 |
6.3.4 欧盟调控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政策评价 | 第161-162页 |
注释 | 第162-164页 |
第七章 我国房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可持续发展与政策建议 | 第164-181页 |
7.1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施原则 | 第164-166页 |
7.1.1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可持续发展”的界定 | 第164-165页 |
7.1.2 实施房地产投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165-166页 |
7.2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 第166-168页 |
7.2.1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可持续发展以利益的不断创造为基础 | 第166-167页 |
7.2.2 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可持续发展以健全制度为保证 | 第167-168页 |
7.3 实现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第168-180页 |
7.3.1 实现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需提高住房的可持续性 | 第168-169页 |
7.3.2 实现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需发挥公共投资的作用 | 第169-175页 |
7.3.3 灵活利用信贷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环境利益进行调节 | 第175-180页 |
注释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9页 |
附录 | 第189-220页 |
附录1:房地产投资环境要素判断矩阵与权重 | 第189-192页 |
附录2:全国及样本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估数据 | 第192-217页 |
附录3:数据年度区间内房地产市场调控主要政策文件 | 第217-218页 |
附录4:改革开放后我国主要土地政策 | 第218-220页 |
后记 | 第220-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