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4页 |
1.1. 超短强激光技术的发展 | 第12-18页 |
1.1.1. 超短脉冲激光的发展阶段 | 第12-13页 |
1.1.2. 超短脉冲的产生、放大和诊断技术 | 第13-18页 |
1.2. 超快中红外激光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状况 | 第18-24页 |
1.2.1. 超快中红外激光的应用前景 | 第18-20页 |
1.2.2. 超快中红外激光的发展状况 | 第20-24页 |
第二章 高峰值功率中红外激光产生的理论模型 | 第24-38页 |
2.1. 飞秒光参量放大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4-32页 |
2.2. 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2.3. 飞秒光参量放大及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33-38页 |
第三章 基于宽带窄带脉冲相互作用的宽带频率转换技术 | 第38-46页 |
3.1. 研究背景及方案介绍 | 第38-39页 |
3.2. 实验装置 | 第39-40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3.4. 基于宽带窄带相互作用的宽带频率转换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43-45页 |
3.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高峰值功率可调谐中红外激光产生的实验设计 | 第46-60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46-47页 |
4.2. 产生高峰值功率中红外激光的总体方案和实验条件 | 第47-48页 |
4.3. 非线性晶体的选择与设计 | 第48-53页 |
4.3.1. 中红外飞秒光参量放大器中非线性晶体的选择和设计 | 第49-52页 |
4.3.2. 中红外光参量放大器中非线性晶体的选择和设计 | 第52-53页 |
4.4. 中红外光栅展宽器和压缩器设计 | 第53-59页 |
4.4.1. 啁啾脉冲差频产生作为OPCPA注入的局限性 | 第53-55页 |
4.4.2. 中红外光栅展宽器和压缩器构型 | 第55-59页 |
4.5.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高峰值功率可调谐中红外激光的产生 | 第60-66页 |
5.1. 实验装置 | 第60页 |
5.2. 中红外可调谐飞秒光参量放大系统 | 第60-62页 |
5.3. 中红外可调谐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系统 | 第62-64页 |
5.4. 中红外飞秒脉冲的诊断 | 第64-65页 |
5.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