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论文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评价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国际背景第12-13页
        1.1.2 国内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性第16-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2 研究的创新性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页
        1.4.2 研究框架第18-2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0-28页
    2.1 “节能减排”的概念及其发展第20-21页
        2.1.1 “节能减排”的概念第20页
        2.1.2 “节能减排”政策的提出及其发展第20-21页
    2.2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与形势第21-23页
        2.2.1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第21-22页
        2.2.2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形势第22-23页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3-28页
        2.3.1 国外文献综述第23-25页
        2.3.2 国内文献综述第25-28页
第3章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40页
    3.1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第28-29页
    3.2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9-30页
    3.3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第30-32页
        3.3.1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方法第30-31页
        3.3.2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第31-32页
    3.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步骤第32-33页
    3.5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33-40页
        3.5.1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第33-37页
        3.5.2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37-40页
第4章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0-49页
    4.1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回顾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0-43页
        4.1.1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回顾第40-43页
        4.1.2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3页
    4.2 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第43-49页
        4.2.1 因子分析的原理第43-44页
        4.2.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第44页
        4.2.3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第44-48页
        4.2.4 因子分析的逻辑图第48-49页
第5章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评价过程第49-61页
    5.1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第49-57页
    5.2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验证第57-59页
    5.3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第59-61页
第6章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第61-67页
    6.1 政府层面第61-63页
        6.1.1 加强组织领导第61页
        6.1.2 加强节能减排政策支持第61-62页
        6.1.3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第62-63页
        6.1.4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第63页
    6.2 工业企业层面第63-67页
        6.2.1 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管理第63-64页
        6.2.2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第64页
        6.2.3 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第64-65页
        6.2.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第65页
        6.2.5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第65-67页
结论第67-69页
    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第67页
    2.本文的不足之处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中药种植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面向不平衡样本的Boosting分类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