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 城市用地功能处于动态更新阶段 | 第9页 |
(2) 省城乡规划条例提出相关规划管理规定 | 第9页 |
(3) 各市出台地方实施规定,实践效果不甚理想 | 第9-10页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0-12页 |
(1) 规范普陀区房屋用途临时变更的行为 | 第10-11页 |
(2) 完善房屋用临时变更管理政策的设计 | 第11页 |
(3) 推动规划编制中房屋用途变更的研究 | 第11-12页 |
(4) 推进增量规划到存量管理转型的思考 | 第12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2-14页 |
(1) 研究对象是房屋用途的“临时”变更 | 第12-13页 |
(2) 细化临时变更的规划论证程序 | 第13页 |
(3) 完善临时变更中土地收益金的收取和管理程序 | 第13页 |
(4) 提出适用于普陀区的房屋用途临时变更管理政策 | 第13-14页 |
第2章 临时变更性质分析及政策评述 | 第14-29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4-16页 |
(1) 房屋用途 | 第14页 |
(2) 房屋用途变更 | 第14-15页 |
(3) 土地收益金 | 第15-16页 |
2.2 临时变更性质分析 | 第16-20页 |
2.2.1 临时变更现状概况 | 第16-17页 |
2.2.2 临时变更的主要类型 | 第17-19页 |
2.2.3 临时变更动因分析 | 第19页 |
2.2.4 临时变更特点 | 第19-20页 |
2.3 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 第20-21页 |
2.4 国内已有政策评述 | 第21-25页 |
2.4.1 杭州市《加强与完善现有建筑物临时改变使用功能规划管理规定(试行)》 | 第22-23页 |
2.4.2 嘉兴市《嘉兴市区建筑物临时改变用途管理暂行办法》 | 第23页 |
2.4.3 瑞安市《瑞安市现有建筑物临时改变使用功能管理规定(试行)》 | 第23-24页 |
2.4.4 小结 | 第24-25页 |
2.5 国外相关管理政策借鉴 | 第25-29页 |
2.5.1 香港的法定图则 | 第25-26页 |
2.5.2 新加坡白色地段(White Site) | 第26-27页 |
2.5.3 英国的规划许可制度(Plan Permission) | 第27页 |
2.5.4 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普陀区临时变更案例研究 | 第29-38页 |
3.1 案例背景 | 第29-30页 |
(1) 房屋用途变更情况较多,亟需规范管理 | 第29页 |
(2) 房屋用途临时变更规定缺位,规划部门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 第29-30页 |
3.2 案例研究 | 第30-36页 |
3.2.1 73233部队营房 | 第30-32页 |
3.2.2 东港集团办公楼 | 第32-34页 |
3.2.3 昌正“山海华府”商务3号楼 | 第34-36页 |
3.3 问题总结 | 第36-38页 |
(1) 相邻关系复杂、涉及的民生问题较多 | 第36-37页 |
(2) 眼前利益驱动,自发性强,随意性大 | 第37页 |
(3) 审批程序不完善,管理中的操作难度大 | 第37页 |
(4) 土地收益金流失,城市市政经营受损 | 第37-38页 |
第4章 临时变更政策设计讨论 | 第38-42页 |
4.1 政策核心设计 | 第38-40页 |
(1) 临时变更的规划论证 | 第38-39页 |
(2) 土地收益金收缴程序 | 第39-40页 |
4.2 政策强制内容 | 第40-41页 |
(1) 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 第40页 |
(2) 必须通过严格的规划论证和各部门联合审查 | 第40-41页 |
(3) 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土地收益金 | 第41页 |
4.3 政策弹性设计 | 第41页 |
4.4 政策实施保障 | 第41-42页 |
第5章 普陀区房屋用途临时变更政策设计 | 第42-47页 |
5.1 基本框架 | 第42-43页 |
5.2 基本程序说明 | 第43-47页 |
5.2.1 基本条件审核 | 第43-44页 |
5.2.2 规划论证 | 第44页 |
5.2.3 部门协作 | 第44页 |
5.2.4 相邻关系的处理 | 第44页 |
5.2.5 土地收益金的收取 | 第44-46页 |
5.2.6 后续监管和保障问题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4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