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浮游病毒的研究概况 | 第10-24页 |
1 浮游病毒的丰度和分布 | 第10-12页 |
2 海洋浮游病毒的生态学功能 | 第12-15页 |
2.1 海洋病毒对微食物环和海洋物质循环的影响 | 第12-13页 |
2.2 海洋病毒对宿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2.3 海洋病毒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第14-15页 |
2.4 海洋病毒对赤潮的影响 | 第15页 |
3 病毒活力的调节 | 第15-16页 |
3.1 病毒感染率 | 第15页 |
3.2 裂解量 | 第15-16页 |
3.3 病毒生产率 | 第16页 |
4 海洋浮游病毒的研究方法 | 第16-24页 |
4.1 海洋浮游病毒丰度的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4.1.1 噬菌斑计数法和最大可能数法 | 第16-17页 |
4.1.2 透射电镜技术 | 第17页 |
4.1.3 荧光显微技术 | 第17-18页 |
4.1.4 流式细胞计数法 | 第18页 |
4.2 浮游病毒分子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4.2.1 浮游病毒分子多样性研究的常用标记基因 | 第18-20页 |
4.2.2 海洋浮游病毒多样性研究的常用分析技术 | 第20-24页 |
第二章 渤海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异养细菌的相关性研究 | 第24-48页 |
1 调查海域与站位设定 | 第24-2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5-29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2.1 样品的采集、固定与保存 | 第26页 |
2.2.2 水文参数的测定 | 第26页 |
2.2.3 流式细胞仪计数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 | 第26-27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27-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3.1 调查海域的水文参数 | 第29页 |
3.2 浮游病毒的分布特征 | 第29-35页 |
3.2.1 浮游病毒的断面分布 | 第29-33页 |
3.2.2 浮游病毒丰度的垂直变化 | 第33页 |
3.2.3 浮游病毒丰度的季节变化 | 第33-34页 |
3.2.4 浮游病毒丰度的昼夜变化 | 第34-35页 |
3.3 异养细菌的分布特征 | 第35-40页 |
3.3.1 异养细菌的断面分布 | 第35-39页 |
3.3.2 异养细菌丰度的垂直变化 | 第39页 |
3.3.3 异养细菌丰度的季节变化 | 第39页 |
3.3.4 异养细菌丰度的昼夜变化 | 第39-40页 |
3.4 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丰度的比值 | 第40-41页 |
3.5 浮游病毒与其主要宿主、水文参数间的相关性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7页 |
5 小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