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专家化刺激的加工 | 第10-14页 |
1.1.1 人脸识别专家化 | 第10-12页 |
1.1.2 汉字识别专家化 | 第12-14页 |
1.2 专家化刺激的适应效应研究 | 第14-17页 |
1.2.1 人脸适应效应研究 | 第14-16页 |
1.2.2 汉字适应效应研究 | 第16-17页 |
1.3 非专家化刺激对专家化刺激加工的调制 | 第17-19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9-22页 |
2.1 专家化刺激的适应效应 | 第19-20页 |
2.2 非专家化刺激对专家化刺激适应效应的调制 | 第20-22页 |
3 研究一 人脸研究 | 第22-43页 |
3.1 实验一 非专家化刺激对人脸N170适应效应的调制 | 第22-30页 |
3.1.1 实验目的 | 第22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3.1.3 实验结果 | 第25-28页 |
3.1.4 讨论 | 第28-30页 |
3.2 实验二 人脸个体识别N170适应研究 | 第30-43页 |
3.2.1 实验二A 人脸个体识别的适应效应研究 | 第30-34页 |
3.2.1.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3.2.1.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3.2.1.3 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3.2.1.4 讨论 | 第33-34页 |
3.2.2 实验二B非专家化刺激对人脸个体识别的调制 | 第34-43页 |
3.2.2.1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3.2.2.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3.2.2.3 实验结果 | 第35-39页 |
3.2.2.4 讨论 | 第39-43页 |
4 研究二 汉字研究 | 第43-61页 |
4.1 实验一 非专家化刺激对汉字N170适应效应的调制 | 第43-48页 |
4.1.1 实验目的 | 第43页 |
4.1.2 研究方法 | 第43-45页 |
4.1.3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4.1.4 讨论 | 第47-48页 |
4.2 实验二 汉字个体识别N170适应效应研究 | 第48-61页 |
4.2.1 实验二A汉字个体识别的适应效应研究 | 第48-53页 |
4.2.1.1 实验目的 | 第48页 |
4.2.1.2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4.2.1.3 实验结果 | 第49-52页 |
4.2.1.4 讨论 | 第52-53页 |
4.2.2 实验二B 非专家化刺激对汉字个体识别的调制 | 第53-61页 |
4.2.2.1 实验目的 | 第53页 |
4.2.2.2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4.2.2.3 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4.2.2.4 讨论 | 第57-61页 |
5 综合讨论 | 第61-69页 |
5.1 非专家化刺激对专家化刺激N170激活的影响 | 第61页 |
5.2 专家化刺激的适应效应 | 第61-62页 |
5.3 非专家化刺激对专家化刺激的适应效应的影响 | 第62-63页 |
5.4 个体水平识别中专家化刺激的适应效应 | 第63-65页 |
5.5 人脸和汉字专家化适应效应的异同 | 第65-67页 |
5.6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5.7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