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8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5-16页 |
1.3 正极材料 | 第16-18页 |
1.3.1 层状结构的LiMO_2 | 第16-17页 |
1.3.2 橄榄石型化合物LiMPO_4 | 第17页 |
1.3.3 尖晶石结构LiM_2O_4 | 第17-18页 |
1.4 负极材料 | 第18-20页 |
1.4.1 碳基负极材料 | 第18-19页 |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9页 |
1.4.3 合金型负极材料 | 第19-20页 |
1.5 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5.1 硅负极材料的发展简史 | 第20-21页 |
1.5.2 硅基负极材料的嵌锂机理 | 第21-22页 |
1.5.3 硅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 | 第22-23页 |
1.5.4 硅负极材料的性能提升及其方法 | 第23-24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8页 |
第二章 低温熔盐体系制备硅基负极材料 | 第38-77页 |
2.1 在200℃熔盐中还原SiCl_4制备硅纳米晶及其锂电池性能研究 | 第38-47页 |
2.1.1 引言 | 第38-39页 |
2.1.2 实验部分 | 第39页 |
2.1.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2.1.4 小结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2.2 低温熔盐中铝热还原硅氧化合物制备结晶硅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47-59页 |
2.2.1 引言 | 第47-48页 |
2.2.2 实验部分 | 第48页 |
2.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2.2.4 小结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2.3 在ZnCl_2熔盐中通过置换反应制备硅纳米颗粒及其锂电池性能研究 | 第59-67页 |
2.3.1 引言 | 第59页 |
2.3.2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2.3.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2.3.4 小结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2.4 以富硅生物质为原料制备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Si@C纳米复合负极材料 | 第67-77页 |
2.4.1 引言 | 第67-68页 |
2.4.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2.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2.4.4 小结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三章 高分子辅助制备硅/石墨烯复合材料 | 第77-98页 |
3.1 交联反应制备三维纳米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77-87页 |
3.1.1 引言 | 第77-78页 |
3.1.2 实验部分 | 第78-79页 |
3.1.3 结果与讨论 | 第79-85页 |
3.1.4 小结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3.2 聚苯胺辅助的制备Si@C/RGO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 第87-98页 |
3.2.1 引言 | 第87-88页 |
3.2.2 实验部分 | 第88-89页 |
3.2.3 结果与讨论 | 第89-95页 |
3.2.4 小结 | 第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第四章 以Zintl相Mg_2Si为硅源制备硅基复合纳米材料 | 第98-130页 |
4.1 同步合成Si/Cu/C纳米复合材料及其锂电性能 | 第98-109页 |
4.1.1 引言 | 第98-99页 |
4.1.2 实验部分 | 第99-100页 |
4.1.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5页 |
4.1.4 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4.2 一步固相反应制备Si/Ge纳米复合物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109-119页 |
4.2.1 引言 | 第109-110页 |
4.2.2 实验部分 | 第110页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16页 |
4.2.4 小结 | 第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4.3 化学置换反应制备Ge/Sn、Si/Sn以及Si/C二元材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119-130页 |
4.3.1 引言 | 第119-120页 |
4.3.2 实验部分 | 第120-121页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26页 |
4.3.4 小结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0页 |
第五章 球磨法制备Si/石墨和SiO_x/石墨复合材料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130-138页 |
5.1 引言 | 第130-13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31-13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32-135页 |
5.4 小结 | 第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39-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