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长牡蛎免疫系统的发生和发育机制的初步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50页
    第一节 免疫系统概述第15-26页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第15-16页
        二、免疫细胞第16-17页
        三、免疫分子第17-21页
        四、软体动物免疫系统的特征第21-26页
    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发生和发育第26-49页
        一、亲代免疫及其传代效应第26-30页
        二、免疫细胞的发生第30-42页
        三、免疫系统的成熟第42-46页
        四、软体动物免疫系统发生的研究进展第46-49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49-5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69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50-54页
        一、实验动物及菌株第50页
        二、试剂耗材第50页
        三、仪器设备第50-54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54-69页
        一、长牡蛎幼虫及组织总RNA的制备及cDNA的合成第54-56页
        二、靶基因的PCR扩增第56-57页
        三、PCR产物回收、连接、转化、测序第57页
        四、靶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7页
        五、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第57-61页
        六、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61页
        七、Western Blot检测第61-62页
        八、血细胞滴片、组织石蜡切片及胚胎样品的制备第62-63页
        九、蛋白免疫荧光定位第63-64页
        十、长牡蛎RNA干扰实验第64-66页
        十一、新生细胞EdU增殖检测第66页
        十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第66-67页
        十三、转录组测序第67-68页
        十四、幼虫的吞噬能力检测第68页
        十五、酶活力测定(LZM,CAT和Cu/Zn-SOD)第68-69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69-93页
    第一节 长牡蛎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能力的检测第69-78页
        一、长牡蛎幼虫的吞噬能力第69页
        二、长牡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酶活力第69页
        三、免疫分子在长牡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第69-71页
        四、菌刺激对长牡蛎不同幼虫时期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第71-73页
        五、长牡蛎不同幼虫时期免疫分子的整体免疫荧光定位第73-74页
        六、幼虫转录组数据的分析第74-78页
    第二节 长牡蛎造血相关转录因子的鉴定、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第78-93页
        一、长牡蛎Cg-SCL的鉴定、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第78-83页
        二、长牡蛎Cg-Runt的鉴定及表达模式第83-87页
        三、长牡蛎Cg-GATA-2/3 的鉴定及功能分析第87-93页
第四章 讨论第93-101页
    第一节 长牡蛎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能力的检测第93-97页
    第二节 长牡蛎造血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揭示造血作用的发生和发育第97-101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1-103页
    一、母源免疫在个体胚胎期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第101页
    二、长牡蛎的免疫系统在担轮幼虫期开始形成,壳顶期基本发育完善第101页
    三、转录因子Cg-SCL、Cg-Runt和Cg-GATA-2/3 参与长牡蛎的造血作用第101-102页
    四、长牡蛎中存在胚胎和幼虫两次造血作用。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39页
作者简介第139-140页
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SV诱导Hep2细胞自噬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鱼卵胚胎发育过程智能化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