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超临界CO_2性质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CO_2驱替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超临界CO_2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原油与CO_2混合后流体性质变化特征 | 第14-41页 |
2.1 超临界CO_2的物理性质 | 第14-18页 |
2.1.1 CO_2密度变化 | 第15-17页 |
2.1.2 CO_2粘度变化 | 第17-18页 |
2.2 CO_2与轻质组分混合后性质变化规律 | 第18-25页 |
2.2.1 CO_2与CH_4混合后性质变化规律 | 第18-21页 |
2.2.2 CO_2与C_2-C_5组分混合后性质变化规律 | 第21-25页 |
2.3 CO_2与原油混合后性质变化规律 | 第25-40页 |
2.3.1 静态混合后性质变化规律 | 第26-31页 |
2.3.2 长岩心驱替实验流体性质变化规律 | 第31-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储层条件CO_2临界区域变化规律 | 第41-55页 |
3.1 注CO_2超临界区域判断方法 | 第41-42页 |
3.2 一维岩心驱替临界性质变化规律 | 第42-47页 |
3.2.1 一维岩心不同注入速度下临界性质变化 | 第43-44页 |
3.2.2 一维岩心不同注入速度下临界区域变化 | 第44-47页 |
3.3 五点井网超临界区域变化规律 | 第47-50页 |
3.3.1 五点井网理论模型 | 第47-48页 |
3.3.2 五点井网临界性质变化规律 | 第48-49页 |
3.3.3 五点井网超临界区域变化规律 | 第49-50页 |
3.4 反九点井网超临界区域变化规律 | 第50-53页 |
3.4.1 反九点井网理论模型 | 第50-51页 |
3.4.2 反九点井网临界性质变化规律 | 第51-53页 |
3.4.3 反九点井网超临界区域变化规律 | 第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An83井区注CO_2开发临界区域变化特征 | 第55-72页 |
4.1 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4.2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 第56-63页 |
4.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6-60页 |
4.2.2 原油组分重组 | 第60-61页 |
4.2.3 原油基本物性拟合 | 第61-63页 |
4.3 实际井组注CO_2开发过程中临界区域变化 | 第63-71页 |
4.3.1 典型井组直井注CO_2开发临界区域变化 | 第63-68页 |
4.3.2 典型井组CO_2吞吐开发临界区域变化 | 第68-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