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模拟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论文

柯克亚凝析气田西河甫组西八段储层非均质性表征及地质建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3 区域地质及开发概况第10-16页
        1.3.1 地理位置及构造概况第10-11页
        1.3.2 地层概况第11-12页
        1.3.3 储层基本特征第12-14页
        1.3.4 开发概况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论文工作量第17-18页
    1.6 主要研究成果第18-19页
第2章 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第19-24页
    2.1 地层划分对比原则第19页
    2.2 地层对比依据与方法第19-23页
        2.2.1 标志层划分段第19-22页
        2.2.2 沉积旋回划分砂组第22-23页
        2.2.3 小层划分第23页
    2.3 地层分布特征第23-24页
第3章 沉积微相特征第24-33页
    3.1 沉积背景第24-25页
    3.2 沉积相标志第25-27页
    3.3 沉积微相特征第27-29页
    3.4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第29-33页
第4章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第33-54页
    4.1 层间非均质性第33-37页
        4.1.1 储层纵向分布的复杂程度第33-34页
        4.1.2 层间孔隙度及渗透率非均质性第34-36页
        4.1.3 层间隔层第36-37页
    4.2 层内非均质性第37-43页
        4.2.1 渗透率非均质模式第37-39页
        4.2.2 层内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第39-40页
        4.2.3 夹层类型第40-41页
        4.2.4 夹层定量表征第41-43页
    4.3 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第43-46页
    4.4 平面非均质性第46-50页
        4.4.1 储层参数平面分布第46-49页
        4.4.2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分布特征第49-50页
    4.5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第50-54页
        4.5.1 孔隙类型第50-51页
        4.5.2 孔喉特征第51页
        4.5.3 孔隙结构特征第51-54页
第5章 储层地质建模第54-66页
    5.1 储层地质建模方法介绍及优选第54-56页
    5.2 储层地质建模程序第56页
        5.2.1 建模数据第56页
        5.2.2 建模步骤第56页
    5.3 构造模型第56-57页
    5.4 沉积相模型第57-60页
    5.5 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第60-66页
        5.5.1 孔隙度模型第60-62页
        5.5.2 渗透率模型第62-64页
        5.5.3 含水饱和度模型第64-66页
第6章 结论与认识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微热效应的深水气井温度预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