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章 认识的根源 | 第15-22页 |
第一节 缘起 | 第15-18页 |
第二节 时间 | 第18-22页 |
第二章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 第22-30页 |
第一节 "人"与"圣人"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相"与"实相" | 第24-27页 |
第三节 "物我俱一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认识的方式 | 第30-43页 |
第一节 "无名"与"绝言" | 第30-32页 |
第二节 顺观与逆观 | 第32-38页 |
第三节 否定 | 第38-41页 |
第四节 "般若玄鉴"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认识的性质与目的 | 第43-57页 |
第一节 "惑智"与"圣智"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涅槃"与自由 | 第4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我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