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欧亚大陆积雪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 | 第9-10页 |
1.3 土壤温度和湿度异常在积雪—夏季风“隔季相关”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1.4 土壤温度和湿度异常对气候的影响 | 第11-14页 |
1.4.1 土壤湿度对气候的影响 | 第11-12页 |
1.4.2 土壤温度对气候的影响 | 第12-13页 |
1.4.3 土壤温度、湿度异常的联系与差异 | 第13-14页 |
1.5 讨论 | 第14页 |
1.6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东亚中高纬土壤温度资料评估与分析 | 第15-37页 |
2.1 引言 | 第15-16页 |
2.2 资料和方法 | 第16-20页 |
2.2.1 观测资料 | 第17页 |
2.2.2 再分析资料 | 第17-18页 |
2.2.3 陆面模式离线运行产品 | 第18-19页 |
2.2.4 用法和说明 | 第19-20页 |
2.3 土壤温度单站垂直特征 | 第20-23页 |
2.4 土壤温度气候态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3-26页 |
2.5 土壤温度的季节循环 | 第26-29页 |
2.6 土壤温度的年际变率(标准差) | 第29-31页 |
2.7 土壤温度的年际变化 | 第31-35页 |
2.8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春、夏季东亚中高纬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资料和方法 | 第37-38页 |
3.3 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38-40页 |
3.4 土壤温度的增温显著性 | 第40-43页 |
3.5 土壤温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 第43-49页 |
3.5.1 土壤温度的9年滑动平均 | 第43-45页 |
3.5.2 土壤温度的小波分析 | 第45-47页 |
3.5.3 土壤温度的傅立叶分解 | 第47-49页 |
3.6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春、夏季东亚中高纬土壤温度变化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 | 第51-74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资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4.3 春、夏季地温与同期东亚环流的关系 | 第52-58页 |
4.3.1 土壤温度与环流的相关性 | 第52-55页 |
4.3.2 土壤温度与环流的奇异值分解(SVD) | 第55-58页 |
4.4 春末夏初地温异常对东亚夏季环流的影响 | 第58-69页 |
4.4.1 春季关键区地温异常对后期环流的影响 | 第58-60页 |
4.4.2 地温异常记忆时间对其气候效应的影响 | 第60-62页 |
4.4.3 春末夏初地温异常年,环流场的合成分析 | 第62-64页 |
4.4.4 东亚环流对春末夏初地温的回归 | 第64-69页 |
4.5 春夏地温异常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 | 第69-72页 |
4.6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1.1 东亚中高纬土壤温度资料评估与分析 | 第74页 |
5.1.2 春、夏季东亚中高纬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 第74页 |
5.1.3 春、夏季东亚中高纬土壤温度变化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