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劳动比较优势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第13-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3 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理论基础第18-24页
    2.1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第18-19页
        2.1.1 从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第18页
        2.1.2 要素禀赋理论与李嘉图比较优势第18-19页
        2.1.3 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第19页
        2.1.4 林毅夫等人对中国利用劳动比较优势的研究第19页
    2.2 利用比较优势的产业雁阵扩散理论第19-20页
    2.3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第20-21页
    2.4 技术进步偏向的定义第21-24页
3 企业生产率和工资的现状描述第24-38页
    3.1 对研究样本分组的基本说明第24-25页
    3.2 劳均产出、劳均工资水平的省际差异第25-30页
    3.3 劳均产出和劳均工资的增速基本情况第30-34页
    3.4 比较优势变化与劳动规模变化第34-35页
    3.5 小结第35-38页
4 企业有偏技术进步的区域差异分析第38-48页
    4.1 有偏技术进步的估计第38-41页
        4.1.1 生产函数形式第38-40页
        4.1.2 指标选择第40页
        4.1.3 生产函数估计方法第40-41页
        4.1.4 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第41页
    4.2 有偏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表现第41-43页
    4.3 依靠劳动比较优势对技术进步偏向度的分类分析第43-44页
    4.4 小结第44-48页
5 有偏技术进步与劳动比较优势的关系第48-62页
    5.1 劳动规模与劳动比较优势增速的关系第48-50页
    5.2 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计量结果的简单描述第50-52页
    5.3 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第52-53页
    5.4 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规模的调整第53-54页
    5.5 小结第54-62页
6 结论第62-66页
    6.1 主要的结论第62-63页
    6.2 本文的创新点第63-64页
    6.3 本文存在的不足第64-65页
    6.4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物流产业专利申请与授权态势分析
下一篇: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