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基本概念 | 第11-14页 |
1.1.1 自由基 | 第11-12页 |
1.1.2 抗氧化剂 | 第12-13页 |
1.1.3 氧化应激 | 第13页 |
1.1.4 抗氧化能力 | 第13页 |
1.1.5 抗氧化容量 | 第13-14页 |
1.2 人体内的氧化与抗氧化过程 | 第14-15页 |
1.2.1 体内活性氧的平衡 | 第14页 |
1.2.2 抗氧化剂与自由基的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1.3 中草药中抗氧化剂的富集与分离 | 第15-19页 |
1.3.1 中草药抗氧化成分及其反应原理 | 第15-16页 |
1.3.2 中草药中抗氧化剂的提取方法 | 第16-18页 |
1.3.3 中草药中抗氧化剂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18-19页 |
1.4 抗氧化容量的测定 | 第19-26页 |
1.4.1 光谱法测定抗氧化容量 | 第19-22页 |
1.4.2 色谱法测定抗氧化容量 | 第22页 |
1.4.3 电化学方法测得抗氧化容量 | 第22-26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1.5.1 目前抗氧化容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传统方法对中草药抗氧化容量的检测 | 第27-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7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2.1.3 中草药抗氧化成分的提取 | 第27-29页 |
2.1.4 DPPH方法对中草药抗氧化容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2.1.5 F-C方法对中草药抗氧化容量的测定 | 第3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2.2.1 DPPH方法测量中草药抗氧化容量 | 第30-31页 |
2.2.2 F-C方法测量中草药抗氧化容量 | 第31-32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氮掺杂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物修饰的光电化学传感器测量中草药抗氧化容量 | 第33-4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3.1.3 氮掺杂石墨烯(NG)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4页 |
3.1.4 氮掺杂石墨烯/二氧化钛(NGT)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4页 |
3.1.5 氮掺杂石墨烯/二氧化钛修饰的ITO电极的制备 | 第34-35页 |
3.1.6 光电化学方法对中草药抗氧化容量的测定 | 第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3.2.1 NGT光电化学抗氧化容量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35-43页 |
3.2.2 中草药抗氧化容量的检测 | 第43-44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超薄碳氮化合物/二氧化钛复合物修饰的光电化学传感器测量中草药抗氧化容量 | 第45-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4.1.3 碳氮化合物(g-C_3N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6页 |
4.1.4 g-C_3N_4/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6页 |
4.1.5 g-C_3N_4/TiO_2修饰的ITO电极的制备 | 第46页 |
4.1.6 光电化学对中草药抗氧化容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4.2.1 g-C_3N_4/TiO_2光电化学抗氧化容量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47-51页 |
4.2.2 中草药抗氧化容量的检测 | 第51-52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5.1 讨论 | 第53-54页 |
5.2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