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太宗时期汉官群体的形成与作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0.1 概念界定 | 第9页 |
0.2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0.3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0.4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 汉官群体形成的背景 | 第14-19页 |
1.1 清太宗调整对汉人的政策 | 第14-16页 |
1.2 后金(清)与明朝战争频繁 | 第16-17页 |
1.3 清太宗渴求人才 | 第17-19页 |
2 汉官群体的形成 | 第19-35页 |
2.1 汉官的主要来源 | 第19-28页 |
2.1.1 清太祖时期归降的旧汉官 | 第19-21页 |
2.1.2 清太宗时期开科取士录用的汉官 | 第21-22页 |
2.1.3 几次重大战役中归降的汉官 | 第22-27页 |
2.1.4 三顺王率众来归 | 第27-28页 |
2.2 汉官任职情况 | 第28-35页 |
2.2.1 任职中央机构 | 第29-30页 |
2.2.2 统领八旗汉军 | 第30-32页 |
2.2.3 任职军中 | 第32-35页 |
3 汉官群体在后金(清)的活动与作用 | 第35-46页 |
3.1 协助清太宗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 第35-38页 |
3.1.1 请设六部 | 第35-36页 |
3.1.2 改文馆为内三院 | 第36-37页 |
3.1.3 设立督察院 | 第37-38页 |
3.2 积极参与军事活动 | 第38-42页 |
3.2.1 出谋划策 | 第38-39页 |
3.2.2 冲锋陷阵 | 第39-42页 |
3.3 推行汉族先进文化 | 第42-44页 |
3.3.1 劝勉太宗学习儒家文化 | 第42-43页 |
3.3.2 发展满洲教育 | 第43-44页 |
3.4 少数汉官的投机心态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清太宗时期的汉官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