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0-19页 |
1.1 2013年《公司法》对注册资本制度的修改 | 第10-11页 |
1.1.1 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 | 第10页 |
1.1.2 废除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和货币出资比例限制 | 第10页 |
1.1.3 取消有限公司的法定验资程序 | 第10-11页 |
1.2 认缴制下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11-14页 |
1.2.1 2013年《公司法》修改前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措施 | 第11-12页 |
1.2.2 《公司法》修改后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措施 | 第12-14页 |
1.3 认缴制下对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之不足 | 第14-19页 |
1.3.1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存在的弊端 | 第15-17页 |
1.3.2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过于原则 | 第17页 |
1.3.3 公司的注册资本认而不缴的问题 | 第17-18页 |
1.3.4 公权力撤出而私权利尚不健全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认缴制下对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理论依据 | 第19-25页 |
2.1 实缴制改认缴制的立法背景 | 第19-21页 |
2.1.1 实缴制改认缴制的国际背景 | 第19页 |
2.1.2 实缴制改认缴制的国内背景 | 第19-21页 |
2.2 资本价值论与资产价值论之争 | 第21-23页 |
2.2.1 资本价值论的主要观点 | 第21-22页 |
2.2.2 资产价值论的主要观点 | 第22-23页 |
2.3 认缴制下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应当以资产价值论为指导 | 第23-25页 |
2.3.1 资本价值论存在的弊端 | 第23页 |
2.3.2 资产价值论的优势 | 第23-24页 |
2.3.3 认缴制下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以资产价值论为基础的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新注册资本制度下完善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建议 | 第25-35页 |
3.1 完善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 第25-29页 |
3.1.1 赋予债权人对于公司资产信息的调查权 | 第25-26页 |
3.1.2 对公示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一定保障 | 第26-28页 |
3.1.3 扩大信用信息公示的范围 | 第28-29页 |
3.2 完善公司高管、董事的勤勉义务 | 第29-31页 |
3.2.1 公司高管、董事的勤勉义务 | 第29页 |
3.2.2 公司高管、董事违反勤勉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 第29-31页 |
3.3 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 第31-35页 |
3.3.1 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构成要件 | 第32-33页 |
3.3.2 厘清“滥用”的判断标准 | 第33-34页 |
3.3.3 完善公司人格否认的程序性规定 | 第34-35页 |
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