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表面等离激元简要介绍 | 第11-13页 |
| 1.2.1 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过程 | 第11-12页 |
| 1.2.2 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 | 第12-13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表面等离激元与滤波器的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 2.1 表面等离激元 | 第15页 |
| 2.2 金属的Drude模型 | 第15-16页 |
| 2.3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波导结构 | 第16-18页 |
| 2.4 光学谐振腔结构 | 第18-19页 |
| 2.5 波分复用与滤波器 | 第19-2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方式 | 第21-27页 |
| 3.1 引言 | 第21-22页 |
| 3.2 棱镜激发 | 第22-24页 |
| 3.2.1 Otto结构激发表面等离激元 | 第22-23页 |
| 3.2.2 Kretschmann结构激发表面等离激元 | 第23-24页 |
| 3.3 光栅激发 | 第24页 |
| 3.4 高聚焦光束激发 | 第24-25页 |
| 3.5 近场激发 | 第25-2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光学滤波器 | 第27-50页 |
| 4.1 引言 | 第27-29页 |
| 4.2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MIM波导色散方程 | 第29-30页 |
| 4.3 基于边耦合齿形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滤波器结构 | 第30-35页 |
| 4.3.1 基本结构与模型 | 第30-31页 |
|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 4.3.3 结论 | 第34-35页 |
| 4.3.4 实验方法及其可行性 | 第35页 |
| 4.4 双边齿形-圆形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 | 第35-41页 |
| 4.4.1 双边齿形-圆形腔的基本结构与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 4.4.2 结论 | 第41页 |
| 4.5 双边圆形腔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 | 第41-49页 |
| 4.5.1 单个圆形腔的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 4.5.2 双边圆形腔的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 5.1 总结 | 第50页 |
| 5.2 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