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可行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 第9-16页 |
1.2.1 稠油油藏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 第9-13页 |
1.2.2 国外蒸汽驱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蒸汽驱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金家油田17块油藏开发现状分析 | 第19-39页 |
2.1 油田概况 | 第19-27页 |
2.1.1 区域地理位置及构造位置 | 第19页 |
2.1.2 勘探开发简况 | 第19-20页 |
2.1.3 油藏地质特征 | 第20-21页 |
2.1.4 储层特征研究 | 第21-24页 |
2.1.5 流体性质 | 第24页 |
2.1.6 油层压力、温度系统 | 第24-25页 |
2.1.7 油水分布及油藏类型 | 第25页 |
2.1.8 储量计算及评价 | 第25-27页 |
2.2 开发历程和现状 | 第27-30页 |
2.2.1 开发历程 | 第27-29页 |
2.2.2 开发现状 | 第29-30页 |
2.3 开发状况及效果评价 | 第30-39页 |
2.3.1 采出状况 | 第30页 |
2.3.2 压力状况 | 第30-32页 |
2.3.3 日油变化情况 | 第32页 |
2.3.4 含水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2.3.5 周期效果分析 | 第33-36页 |
3.3.6 汽窜情况 | 第36-37页 |
2.3.7 采收率预测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 第39-62页 |
3.1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3.1.1 构造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1.2 储层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3.1.3 流体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3.2 储量及生产历史拟合 | 第43-55页 |
3.2.1 油藏整体拟合结果 | 第44-45页 |
3.2.2 单井拟合结果 | 第45-55页 |
3.3 剩余油规律研究及潜力分析 | 第55-60页 |
3.4 蒸汽吞吐转蒸汽驱适应性分析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蒸汽驱优化方案设计 | 第62-85页 |
4.1 注采井网优化研究 | 第62-65页 |
4.2 最佳转驱时机研究 | 第65-67页 |
4.2.1 转驱时机的理论研究 | 第65-66页 |
4.2.2 最佳转驱时机研究 | 第66-67页 |
4.3 蒸汽驱注采参数规律研究 | 第67-72页 |
4.3.1 注汽速度 | 第68-69页 |
4.3.2 采注比 | 第69-70页 |
4.3.3 蒸汽干度 | 第70-71页 |
4.3.4 蒸汽温度 | 第71-72页 |
4.4 蒸汽驱参数优化方案设计 | 第72-81页 |
4.4.1 正交设计方法介绍 | 第72-73页 |
4.4.2 连续蒸汽驱注汽工艺参数优选 | 第73-77页 |
4.4.3 间歇蒸汽驱注汽工艺参数优选 | 第77-81页 |
4.5 蒸汽驱汽窜研究 | 第81-85页 |
4.5.1 汽窜情况分析 | 第81-82页 |
4.5.2 汽窜抑制研究 | 第82-85页 |
第五章 蒸汽驱开发效果预测与经济评价 | 第85-92页 |
5.1 蒸汽驱效果预测 | 第85-87页 |
5.2 蒸汽驱经济评价 | 第87-89页 |
5.3 蒸汽驱最优方案剩余油分析 | 第89-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