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强度定量化表征及压裂适应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1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9页 |
1.2.1 煤岩强度表征研究现状 | 第6-8页 |
1.2.2 不同强度煤岩的压裂适应性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4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1.4.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页 |
1.4.2 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2章 表征煤岩强度的参数分析及优选 | 第11-18页 |
2.1 表征煤岩强度参数的优选 | 第11-13页 |
2.2 基于测井资料的煤岩强度参数计算 | 第13-18页 |
2.2.1 泥质含量和抗张强度的计算 | 第13-15页 |
2.2.2 水分含量的计算 | 第15页 |
2.2.3 煤岩类型的定量化计算 | 第15-18页 |
第3章 煤层气压后产能评判 | 第18-39页 |
3.1 煤层气井产能的定义 | 第19-21页 |
3.2 煤岩强度参数单参数分析 | 第21-23页 |
3.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压后产能评估 | 第23-39页 |
3.3.1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3.3.2 单因素评判矩阵的确定 | 第24-30页 |
3.3.3 权向量的确定 | 第30-34页 |
3.3.4 评判实例与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第4章 煤岩强度的定量化表征 | 第39-47页 |
4.1 煤岩强度的定义 | 第39-40页 |
4.2 不同强度煤岩压裂适应性研究 | 第40-47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48页 |
5.1 结论和认识 | 第47页 |
5.2 建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附录1 泥质含量隶属度的确立 | 第53-55页 |
附录2 水分含量隶属度的确立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