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25页 |
1.1 水环境中残留药物概述 | 第8-15页 |
1.1.1 水环境中残留药物的来源 | 第8-9页 |
1.1.2 水环境中残留药物的种类 | 第9-10页 |
1.1.3 饮用水中残留药物的检出情况 | 第10-11页 |
1.1.4 水环境中残留药物的生态毒性 | 第11-15页 |
1.2 吡唑酮类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饮用水氯化消毒 | 第17-18页 |
1.3.1 氯化消毒技术 | 第17页 |
1.3.2 饮用水的安全性 | 第17-18页 |
1.4 生物毒性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1.4.1 方法分类 | 第18-20页 |
1.4.2 藻类毒性试验方法 | 第20页 |
1.4.3 发光细菌毒性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1.4.4 SOS/umu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1.5.2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6页 |
2.1 藻类毒性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材料 | 第25页 |
2.1.2 普通小球藻的培养 | 第25-26页 |
2.1.3 普通小球藻急性毒性实验 | 第26-28页 |
2.1.4 普通小球藻酶活性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 发光细菌毒性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材料 | 第29-30页 |
2.2.2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 | 第30-32页 |
2.3 遗传毒性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2.3.1 实验仪器与试剂材料 | 第32-33页 |
2.3.2 样品的前处理 | 第33-34页 |
2.3.3 SOS/umu实验 | 第34-35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3 三种吡唑酮类药物在氯化消毒前后急性毒性的变化 | 第36-51页 |
3.1 普通小球藻生长抑制试验 | 第36-39页 |
3.1.1 不同浓度的ANT、AMP和PRP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36页 |
3.1.2 氯化消毒前后ANT、AMP和PRP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 ANT、AMP和PRP对普通小球藻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9-49页 |
3.2.1 ANT、AMP和PRP对普通小球藻SOD活力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2 ANT、AMP和PRP对普通小球藻CAT活力的影响 | 第42-46页 |
3.2.3 ANT、AMP和PRP对普通小球藻MDA含量的影响 | 第46-49页 |
3.3 吡唑酮类药物在氯化消毒前后对发光细菌的影响 | 第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三种吡唑酮类药物在氯化消毒前后遗传毒性的变化 | 第51-59页 |
4.1 标准品的剂量-效应响应关系 | 第51页 |
4.2 ANT、AMP和PRP在氯化消毒前后直接遗传毒性的变化 | 第51-54页 |
4.3 ANT、AMP和PRP在氯化消毒前后间接遗传毒性的变化 | 第54-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个人简介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