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LTE、LTE-A系统多天线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移动通信的发展第9-11页
   ·LTE和LTE-A标准化进程第11-12页
   ·多天线技术研究背景和现状第12-13页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LTE、LTE-A系统介绍及关键技术分析第15-32页
   ·LTE系统第15-26页
     ·系统概述第15-17页
     ·LTE系统关键技术分析第17-26页
       ·OFDM和SC-FDMA第17-18页
       ·多天线技术第18-20页
       ·下行预编码技术第20-24页
    (1) 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第22页
    (2)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式第22-24页
       ·HARQ技术第24-25页
       ·无线资源调度第25-26页
   ·LTE-A系统第26-32页
     ·系统概述第26-27页
     ·LTE-A系统关键技术第27-32页
       ·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CoMP)第28-29页
       ·载波聚合第29-30页
       ·增强型的上下行MIMO第30页
       ·中继通信(Relay)第30-32页
第三章 LTE下行多天线技术分析第32-49页
   ·引言第32页
   ·LTE下行多天线传输信道建模第32-34页
   ·接收信号SINR的计算第34-37页
     ·单天线(SISO)第35页
     ·最大比合并下的1×2接收分集(SIMO)第35页
     ·最大比合并下的STBC分集第35-36页
     ·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机下的MIMO复用(不含预编码)第36-37页
     ·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机下的MIMO复用(含预编码)第37页
   ·调度算法分析第37-41页
     ·不含预编码的多天线模式第37-38页
     ·SU-MIMO-Pre复用和MU-MIMO-Pre复用模式第38-41页
   ·LTE下行HARQ设计第41-42页
   ·仿真及结果分析第42-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LTE-A下行CoMP技术的分析与研究第49-69页
   ·引言第49-50页
   ·SU-CoMP研究第50-60页
     ·系统建模第50-53页
       ·小区边缘用户第51-53页
       ·小区中心用户第53页
     ·SU-CoMP传输方案和调度算法分析第53-57页
       ·传统的SFAP方案第53-55页
       ·优化的DFAP方案第55-57页
     ·仿真及结果分析第57-60页
     ·小结第60页
   ·MU-CoMP研究第60-69页
     ·系统建模第61-64页
       ·ZF算法第61页
       ·BD算法第61-62页
   4 .3.1.3大间距BF算法(LBF)第62页
       ·BD-SVD(Block Diagonalization-SVD)算法第62-64页
     ·MU-CoMP传输方案和调度算法分析第64-66页
     ·仿真及结果分析第66-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同通信的MAC层算法研究和跨层设计
下一篇: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动态频谱共享与利用--引入认知的系统共存干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