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6-33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6-20页 |
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主要方法和创新 | 第28-33页 |
第一章 上下级法院关系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33-54页 |
第一节 “上下级法院关系”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 第33-42页 |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33-38页 |
二、主要研究范围的框定 | 第38-42页 |
第二节 划分上下级法院的基本原理 | 第42-48页 |
一、为什么要设立不同层级法院 | 第43-45页 |
二、上下级法院关系模式的可能选择 | 第45-47页 |
三、上下级法院关系状况的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上下级法院关系的基本导向——独立审判 | 第48-54页 |
一、司法独立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 第49-51页 |
二、司法独立要求法院系统内部的独立 | 第51-52页 |
三、上下级法院间应当坚持独立审判的价值导向 | 第52-54页 |
第二章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上下级法院关系的设定 | 第54-74页 |
第一节 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的历史变迁 | 第54-57页 |
一、1951年《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确立的领导关系 | 第54-55页 |
二、1954年《宪法》和《法院组织法》确立的监督关系 | 第55页 |
三、反右扩大化及“文革”期间的混乱状态 | 第55-56页 |
四、新时期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的逐步形成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宪法》第127条及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监督审判工作 | 第57-64页 |
一、《宪法》第127条的具体含义 | 第58-59页 |
二、法律对《宪法》第127条的展开 | 第59-63页 |
三、最高法院《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 | 第63-64页 |
第三节 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法定状态的实质——正确适用法律及其保障 | 第64-74页 |
一、审判工作关系:依法监督下级法院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 | 第65-71页 |
二、非审判工作关系:服务审判但限于审级独立 | 第71-74页 |
第三章 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的实践状况 | 第74-112页 |
第一节 审判工作关系的实践状况 | 第74-86页 |
一、案件汇报请示问题 | 第74-78页 |
二、发回重审和启动再审问题 | 第78-83页 |
三、级别管辖和指定管辖问题 | 第83-86页 |
第二节 审判指导关系的实践状况 | 第86-95页 |
一、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功能偏移 | 第87-88页 |
二、最高法院规范性文件的强制性实施 | 第88-93页 |
三、最高法院案例指导的发展与不足 | 第93-95页 |
四、高级法院和中级法院的审判指导问题 | 第95页 |
第三节 审判管理关系的实践状况 | 第95-100页 |
一、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质量评估 | 第96-97页 |
二、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案件质量评查 | 第97-99页 |
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绩效考评 | 第99-100页 |
第四节 司法政务管理关系的实践状况 | 第100-112页 |
一、上下级法院的人事管理关系 | 第101-104页 |
二、上下级法院的队伍建设关系 | 第104-108页 |
三、上下级法院的后勤保障管理关系 | 第108-112页 |
第四章 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状况的评价和影响 | 第112-129页 |
第一节 上下级法院关系状况的总体评判 | 第112-118页 |
一、审级关系:个案层面的“压制” | 第112-114页 |
二、审判指导和审判管理关系:宏观层面的“管控” | 第114-117页 |
三、司法政务管理关系:全面“领导化” | 第117-118页 |
第二节 上下级法院关系现实状况与宪法设定的冲突 | 第118-122页 |
一、与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的关系定位的冲突 | 第119-120页 |
二、与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性质的冲突 | 第120-121页 |
三、与宪法有关国家机关“权力架构”的冲突 | 第121页 |
四、与宪法“独立审判”原则的冲突 | 第121-122页 |
第三节 上下级法院关系状况的实际影响 | 第122-129页 |
一、上下级法院审判工作关系的影响 | 第122-125页 |
二、上下级法院非审判工作关系的影响 | 第125-129页 |
第五章 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的合理定位 | 第129-153页 |
第一节 域外上下级法院关系的状况及借鉴 | 第129-142页 |
一、域外上下级法院的设置及关系状况 | 第129-140页 |
二、域外上下级法院关系对我国相关改革的启示 | 第140-142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合理定位的现实依据 | 第142-147页 |
一、历史路径依赖 | 第143-144页 |
二、国家治理结构的现状 | 第144页 |
三、立法本身的制约 | 第144-145页 |
四、法治要素的缺失 | 第145-146页 |
五、司法改革中法院“去地方化”与“去行政化”的制约与协调 | 第146-147页 |
第三节 基于相对合理主义的具体定位 | 第147-153页 |
一、依照法定程序有效履行审级监督职责 | 第147-149页 |
二、追求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指导的本意回归 | 第149-150页 |
三、实施上下级法院间符合审判规律的审判管理 | 第150-151页 |
四、建立科学的上下级法院司法政务关系 | 第151-152页 |
五、实现司法政策、理念的有效传递 | 第152-153页 |
第六章 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的改革构想 | 第153-181页 |
第一节 上下级法院关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153-158页 |
一、坚持和完善党对审判工作的领导 | 第153-155页 |
二、秉承公正司法的价值导向 | 第155页 |
三、维护法院独立审判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 第155-157页 |
四、增强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 | 第157-158页 |
第二节 上下级法院关系改革的制度完善 | 第158-174页 |
一、审级关系之完善 | 第158-160页 |
二、审判指导关系之完善 | 第160-166页 |
三、审判管理关系之完善 | 第166-171页 |
四、司法政务管理关系之完善 | 第171-174页 |
第三节 上下级法院关系改革的实现路径 | 第174-181页 |
一、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宪法和法律的修订 | 第174-176页 |
二、借势新一轮司法改革推动上下级法院关系完善 | 第176-177页 |
三、以法院与人大关系制衡上下级法院关系的异化 | 第177-179页 |
四、发挥最高法院在上下级法院关系改革中的特殊作用 | 第179-181页 |
结论 | 第181-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9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98-199页 |
后记 | 第199-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