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 | 第13-26页 |
·移动IP技术的介绍 | 第13-19页 |
·移动IP技术的意义 | 第13页 |
·移动IP技术的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移动IPv6的优势 | 第14-19页 |
·移动IPv4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比较 | 第15-17页 |
·移动IPv6的主要优势 | 第17页 |
·移动IPv6的发展前景 | 第17-19页 |
·AAA的介绍 | 第19-24页 |
·AAA的原理 | 第19页 |
·AAA服务的基本架构 | 第19页 |
·AAA的基本协议 | 第19-24页 |
·Radius协议 | 第19-21页 |
·Diameter协议 | 第21-23页 |
·Diameter协议与Radius协议的比较 | 第23-24页 |
·移动IP的安全威胁分析 | 第24-25页 |
·绑定更新攻击 | 第24页 |
·阻断通信 | 第24页 |
·窃听数据 | 第24页 |
·洪泛攻击 | 第24页 |
·DoS攻击 | 第24-25页 |
·扩展头部攻击 | 第25页 |
·移动前缀发现攻击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支持移动IPv6的AAA试验床的研究与实现 | 第26-39页 |
·基于MIPv6的Diameter AAA系统的基本模型 | 第26页 |
·基于移动IP的AAA认证机制 | 第26-28页 |
·MN在家乡域时的认证过程 | 第27页 |
·MN在外地域时的认证过程 | 第27-28页 |
·搭建MIPv6的AAA实验床 | 第28-35页 |
·实验床的拓扑结构图 | 第28-29页 |
·实验床的安装 | 第29-32页 |
·实验床的配置和运行 | 第32-33页 |
·AAA在移动IPv6上的部署 | 第33-35页 |
·移动IPv6中的绑定管理 | 第35-36页 |
·移动IPv6中的绑定方式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对增强试验床安全性的安全通道(SA)的研究 | 第39-58页 |
·IPSec协议的研究 | 第39-47页 |
·IPSec协议类型 | 第40-45页 |
·Authentication Header(AH)协议结构 | 第41-42页 |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ESP)协议结构 | 第42-44页 |
·ESP隧道模式和AH隧道模式 | 第44-45页 |
·IPSec的安全群组(SA) | 第45页 |
·IPSec的应用 | 第45-47页 |
·数据加密防御 | 第45-46页 |
·用IPSec抵御网络攻击 | 第46页 |
·第三层保护的优点 | 第46-47页 |
·基于策略的安全保护 | 第47页 |
·基于MIPv6的Diameter AAA试验床的改进 | 第47-57页 |
·基于MIPv6的Diameter AAA体系的问题分析 | 第47-48页 |
·基于MIPv6的diameter AAA体系的安全措施 | 第48-49页 |
·信任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安全通道(SA)的实现 | 第51-57页 |
·FreeS/WAN安装过程 | 第52-53页 |
·FreeS/WAN配置过程 | 第53-55页 |
·建立连接 | 第55-56页 |
·验证连接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一种面向异构网络的新型EAP认证方法 | 第58-69页 |
·当前EAP认证过程的安全性分析 | 第58-61页 |
·多种EAP认证协议的比较 | 第58-59页 |
·EAP认证协议在AAA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59页 |
·当前AAA中EAP-MD5认证算法的应用 | 第59-60页 |
·EAP-MD5的安全分析及不足 | 第60-61页 |
·改进型EAP认证算法 | 第61-68页 |
·RSA算法分析和研究 | 第61-63页 |
·RSA的构成 | 第61-62页 |
·RSA思想的证明 | 第62-63页 |
·RSA中素数的选取 | 第63页 |
·基于RSA的EAP认证过程(EAP-RSA) | 第63-64页 |
·EAP-RSA的安全性提高分析 | 第64-65页 |
·EAP-RSA的性能增强性分析 | 第65页 |
·EAP-RSA的性能仿真与比较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