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雄安新区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2-1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4-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创新点第14-15页
2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第15-18页
    2.1 新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2.1.1 湿地干淀次数增多第15页
        2.1.2 泥沙淤积湖泊萎缩第15页
        2.1.3 生物多样性减少第15-16页
        2.1.4 水体水质污染严重第16页
    2.2 新区湿地生态问题原因分析第16-18页
        2.2.1 湿地权属划分不够明确第16页
        2.2.2 湿地管理机构职权混乱第16-17页
        2.2.3 湿地保护监管机制失灵第17-18页
3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18-23页
    3.1 新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立法必要性分析第18-21页
        3.1.1 湿地保护立法缺失的要求第18-19页
        3.1.2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19-20页
        3.1.3 湿地资源自然属性的需求第20页
        3.1.4 湿地资源社会属性的要求第20-21页
    3.2 新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立法可行性分析第21-23页
        3.2.1 国家湿地立法政策的宏观指导第21页
        3.2.2 现行法律法规构建的立法基础第21-22页
        3.2.3 公众参与意识提供的实施保证第22-23页
4 对国内外地方性湿地保护制度及《湿地公约》的借鉴第23-30页
    4.1 国内地方性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与借鉴第23-24页
        4.1.1 国内地方性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第23页
        4.1.2 国内地方性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之借鉴第23-24页
    4.2 国外地方性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与借鉴第24-26页
        4.2.1 国外地方性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第24-26页
        4.2.2 国外地方性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之借鉴第26页
    4.3 《湿地公约》中湿地保护制度与借鉴第26-30页
        4.3.1 《湿地公约》中湿地保护制度第26-28页
        4.3.2 《湿地公约》中湿地保护制度之借鉴第28-30页
5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第30-35页
    5.1 雄安新区湿地保护地方性立法的基本理念与立法模式选择第30-31页
        5.1.1 制定新区湿地保护地方性立法的基本理念第30页
        5.1.2 新区湿地资源保护的地方性立法模式选择第30-31页
    5.2 雄安新区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的构成第31-35页
        5.2.1 新区湿地利用权属划分制度第31-32页
        5.2.2 新区湿地利用许可管制制度第32页
        5.2.3 新区湿地利用生态补偿制度第32页
        5.2.4 新区湿地利用公众参与制度第32-33页
        5.2.5 新区湿地利用监督评价制度第33页
        5.2.6 新区湿地利用法律责任制度第33-35页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后记第38-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视野下京津冀雾霾治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