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四苯基硅的三联吡啶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3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配位化学第11页
        1.1.2 超分子化学第11-12页
        1.1.3 超分子聚合物第12页
    1.2 发光金属配合物第12-15页
        1.2.1 金属配合物发光的原理第13页
        1.2.2 发光配合物的分类第13-15页
    1.3 d~(10)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性质第15-25页
        1.3.1 Zn~(2+)荧光探针第16-19页
        1.3.2 Cd~(2+)荧光探针第19-21页
        1.3.3 有机分子质子化第21-23页
        1.3.4 含三联吡啶配体对d~(10)金属离子的响应机理[3]第23-25页
    1.4 2,2’:6’,2”一三联吡啶及其衍生物的配位化学研究第25-34页
        1.4.1 含单 2,2’:6’,2”-三联吡啶配体零维组装结构第27-29页
        1.4.2 含 2,2’:6’,2”-三联吡啶的配体一维组装结构第29-30页
        1.4.3 含 2,2’:6’,2”-三联吡啶的配体二维组装结构第30-32页
        1.4.4 含 2,2’:6’,2”-三联吡啶的配体三维组装结构第32-34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34-35页
    1.6 本论文主要内容第35-37页
第二章 实验药品及测试仪器第37-41页
    2.1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37页
    2.2 实验仪器及测试方法第37-41页
第三章 基于四苯基硅的三联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41-57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材料的化学合成与结构表征第42-48页
    3.3 配体的性质第48-50页
        3.3.1 TSI-OTPY与TSI-TTPY的聚集诱导效应第48-49页
        3.3.2 TSI-OTPY与TSI-TTPY的溶剂化效应第49-50页
    3.4 三联吡啶取代四苯基硅材料质子化的研究第50-55页
        3.4.1 三配体质子化前后的性质研究第50-52页
        3.4.2 材料可逆质子化过程第52-53页
        3.4.3 不同强度路易斯酸对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第53-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基于四苯基硅三联吡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的性能研究第57-73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有机分子对金属离子的响应第57-69页
        4.2.1 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环境的研究第57-59页
        4.2.2 材料对不同过渡金属离子选择性响应的研究第59-62页
        4.2.3 材料与锌离子的络合模式第62-64页
        4.2.4 其它金属离子对TTPY-Zn~(2+)的干扰性研究第64-65页
        4.2.5 TSI-TTPY对Fe(II)特异性选择的研究第65-66页
        4.2.6 其它金属离子对TTPY-Fe~(2+)的干扰性研究第66-67页
        4.2.7 阴离子效应第67-69页
    4.3 自组装功能第69-71页
        4.3.1 分层界面组装第69-70页
        4.3.2 均匀混合组装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作者简历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离子改性分子筛催化多异丙苯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研究
下一篇:静电纺纳米纤维负载贵金属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