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影像与恒存哲思—库布里克电影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立意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导语:库布里克的经历与作品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库布里克的艺术生涯 | 第12-15页 |
一、初创期:另类风格的酝酿 | 第12-13页 |
二、成熟期:个性特征的形成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库布里克的电影特征 | 第15-18页 |
一、多变的题材与形式 | 第15-17页 |
二、不稳定的导演风格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库布里克的人性哲理 | 第18-20页 |
一、人性的探索 | 第18-19页 |
二、哲理化表达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主题:人性的压制与异化 | 第20-33页 |
第一节 战争史诗:聚焦战争中人性的泯灭 | 第20-24页 |
一、徒劳的战争:以战争表现战争的荒谬 | 第20-22页 |
二、人与战争:个体在恐惧与欲望中消亡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未来史诗:社会进步诱发人性变异 | 第24-28页 |
一、虚无的科技:以科技表现科技的虚无 | 第24-25页 |
二、堕落的文明:人类文明进程的相反向 | 第25-28页 |
第三节 人性史诗:关注人性的本质与弱点 | 第28-33页 |
一、人性本恶:人类本生而暴力 | 第28-30页 |
二、求生本能:人类的性与欲望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结构:类型叙事的变奏与颠覆 | 第33-42页 |
第一节 电影叙事风格的后现代性 | 第33-38页 |
一、经典叙事结构的继承与反叛 | 第34-36页 |
二、后现代主义与库布里克电影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改编 | 第38-42页 |
一、由人物内心到故事情节——反传统的文学改编规律 | 第39-40页 |
二、个人叙事代替宏大叙事——个体命运的观照与反思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语言:视听影音的恢弘与极致 | 第42-54页 |
第一节 虚实交错的时空设置 | 第42-46页 |
一、封闭的空间:构筑压抑的内心世界 | 第42-45页 |
二、跳跃的时间:强化节点前后的对比 | 第45-46页 |
第二节 风格化的画面呈现 | 第46-50页 |
一、摄影和镜头:人性异化下的环境空间 | 第47-48页 |
二、色彩和光线:异化环境中的内心世界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古典音乐的运用 | 第50-54页 |
一、古典音乐的创新应用 | 第50-52页 |
二、音画对立的荒诞美感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意义:哲理内涵的隐晦与深蕴 | 第54-64页 |
第一节 情境营设的哲理化氛围 | 第54-58页 |
一、反崇高的审美取向 | 第54-56页 |
二、隐晦性的象征主义 | 第56-58页 |
第二节 电影主题的哲理化抒发 | 第58-60页 |
一、人生的虚无与空洞 | 第58-59页 |
二、人类的归属与出路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库布里克电影的影响及价值 | 第60-64页 |
一、时代的反叛者——库布里克电影的时代价值 | 第60-62页 |
二、持久的影响力——库布里克电影的历史价值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