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宏观政策背景 | 第11页 |
1.1.2 城市发展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对象及其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4.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城市街道上行人行为、活动及需求调查分析 | 第21-31页 |
2.1 行人在街道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分析 | 第21-25页 |
2.1.1“抄近路” | 第21-22页 |
2.1.2“行人靠右” | 第22-23页 |
2.1.3“人看人” | 第23页 |
2.1.4“从众”与“围观” | 第23-25页 |
2.2 行人在街道环境中的活动分析 | 第25-28页 |
2.2.1 街道行人活动分类 | 第25-26页 |
2.2.2 街道环境对行人活动的影响分析 | 第26-28页 |
2.3 行人对街道空间环境的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2.3.1 安全性需求 | 第28-29页 |
2.3.2 便捷性需求 | 第29页 |
2.3.3 交往性需求 | 第29-30页 |
2.3.4 舒适性需求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街道的建设现状 | 第31-56页 |
3.1 国外城市街道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31-44页 |
3.1.1 美国城市街道建设 | 第31-35页 |
3.1.2 日本东京城市街道建设 | 第35-37页 |
3.1.3 英国伦敦城市街道建设 | 第37-40页 |
3.1.4 其他国家城市街道建设 | 第40-44页 |
3.2 我国城市街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4-49页 |
3.2.1 街道建设“以车为本” | 第46页 |
3.2.2 街道空间尺度过大 | 第46-48页 |
3.2.3 街道步行空间缺乏 | 第48页 |
3.2.4 街道界面功能单一 | 第48-49页 |
3.3 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品质不高的原因 | 第49-53页 |
3.3.1 传统规划模式的束缚 | 第49-50页 |
3.3.2“车本位”观念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3 相关设计规范的滞后 | 第52-53页 |
3.4 我国城市街道建设的最新发展趋向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城市街道空间优化设计策略和方法 | 第56-75页 |
4.1 街道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第56-63页 |
4.1.1 切实转变“以车为本”的发展思路 | 第56-58页 |
4.1.2 积极探索和推行“窄路密网”规划模式 | 第58-60页 |
4.1.3 优化停车配建标准,设置停车指标上限 | 第60-61页 |
4.1.4 制定专门精细化的街道设计导则 | 第61-63页 |
4.2 街道断面优化设计 | 第63-66页 |
4.2.1 合理控制街道宽度 | 第63-64页 |
4.2.2 优化断面空间分配 | 第64-65页 |
4.2.3 鼓励街道分时利用 | 第65-66页 |
4.3 街道交叉口优化设计 | 第66-71页 |
4.3.1 减小交叉口转角半径 | 第66-69页 |
4.3.2 优化交叉口过街设施 | 第69-70页 |
4.3.3 压缩支路交叉口宽度 | 第70-71页 |
4.4 街道界面优化设计 | 第71-74页 |
4.4.1 保证一定比例的贴线率 | 第71-72页 |
4.4.2 控制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 第72-73页 |
4.4.3 鼓励多功能的沿街界面 | 第73-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广州琶洲西区城市设计街道空间优化的具体应用 | 第75-85页 |
5.1 城市设计优化背景 | 第75页 |
5.2 城市设计优化思路 | 第75-77页 |
5.3 特色骑楼空间营造 | 第77页 |
5.4 城市街道空间优化设计的具体应用 | 第77-83页 |
5.4.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机动车位配建 | 第77-79页 |
5.4.2 保护步行路权的街道断面设计 | 第79-81页 |
5.4.3 人性化的街道交叉口设计 | 第81-82页 |
5.4.4 连续统一的街道界面设计 | 第82-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件 | 第98页 |